在慢性乙型
肝炎抗病毒疗法结束后,患者血清由"大三阳"变为"小三阳",说明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急性乙型肝炎和HBsAg携带者出现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则是预后良好的标志。
少数"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 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见于病毒变异。
最近,大量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 病人出现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大多数情况下只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
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没有任何症状,中医诊疗网建议一般不要治疗,每隔3~6个月定期到正规的传染病或肝病医院进行复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肝脏有害的习惯要改变(大三阳 小三阳);放松心理压力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患其他疾病就诊时告诉医生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 小三阳)。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部分属于病毒复制不活跃的,传染性比较弱。只有少部分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
一般来说,对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如果症状不明显,化验
肝功能正常,医学上称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这样的人不一定都是肝炎,所以不必要恐慌。
对于“大小三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乙肝病毒就像一个房客,其只是住在了人的肝细胞这所房子里,使用房间的东西和食物来繁殖后代,但并不打乱这房间的布局,东西用完后也会物归原处,食物又取之不尽,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是相安无事的。有的时候,病毒勤奋一点,就多繁殖一些后代,有时它们懒惰一些,复制得就少些,就像人的活动和休息一样。如果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或减弱,这种平衡被打破,就有可能引起肝细胞损伤,变成乙型肝炎。
是的,一部分“大三阳”者最终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炎或者
肝硬化患者。但时,同时也有一些“大三阳”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不断成熟,能识别受感染的肝细胞而出现清除这些受感染肝细胞的反应,其结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而同时被感染的肝细胞也遭到破坏,如此反复的清除、破坏过程,也就是机体自身的自限性愈复(自愈)过程。最后病毒基本清除,血清中的e抗体出现,e抗原相继消失,自然转为“小三阳”,无病毒复制,状态比较稳定。医学研究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而且,乙肝病毒复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医学界对复制环节的了解还不够。
有些“大三阳”的人,希望变成“小三阳”,甚至使用一些药物,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大三阳”并不是肝功能受损的标志,只是有可能比“小三阳”在血液中的病毒含量高一些,病毒复制相对活跃一些而已,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是否出现损害及损害的程度与病毒复制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大多数人认为“小三阳”要比“大三阳”好,且没有传染性。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小三阳”照样有传染性,只不过血液循环内的病毒含量相对较低一些而已。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情况好不好?与是否为“小三阳”或“大三阳”无关,而与感染者是否有肝功能受损有关。
“小三阳”是指乙肝“两对半”中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同时为阳性。“大三阳”和“小三阳”二者的区别就是“大三阳”中的HBeAg阳性转为了“小三阳”中的抗HBe阳性。
何谓“小三阳”?
“大三阳”是乙肝病毒并不能直接损伤肝细胞,而只能通过机体的免疫系统介导才能造成肝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