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2、盘肛痈体征:肛门周围肿块潮红,灼热、压痛;肛门直肠内扪及肿块压痛。脓成者可扪到波动感。局部穿刺获见脓液。
1、盘肛痈症状:患者感肛门出现肿块或硬块继而红肿热痛;或肛门附胀,酸痛,可伴恶寒发热。
盘肛痈诊断:
4、自行愈合,但<5%。
3、脓液以肛窦或肠毕穿出→内瘘。
2、以肛周皮肤穿破排脓→肛瘘。
1、沿括约肌间隙进一步漫延。
脓肿如未及时治疗,常有以下三种结局
若脓肿已破溃则诊断自明。
若肛周多个间隙联合感染,则局部与全身症状显着,血象异常增高。
脓肿部位较高较深的,局部症状往不明显,以坠胀、酸痛,不适等常见,而感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突出,检查局部视诊多无异常,。指诊可找到压痛区,或直肠结扪到肿块区或丰富区域,穿刺可抽出脓液。血管增高明显。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脓肿部位浅在的,局部红肿热痛等症明显,感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不明显,检查见局部红肿,触痛明显,中央有波动感。容易确诊。
表现
直肠后间隙 肛裂、月管皮下脓肿
↓
肛管后间隙
↓ | →内粘膜下间隙
↓外括约深浅间→坐骨直腔窝
脓液漫延
↓
经过括约肌间隙
↓联合似肛纤维
中央间隙脓肿
↓
感染扩散
↓
肛腺膨大、破裂
↓
肛腺炎
↓
肛腺抵抗力
↓
干便损伤(细菌)→肛窦→发炎→肛腺排泄不畅
腹泻
如粪便干硬,直肠内异物损伤以及刀、枪伤等继发的肛周感染。
3、损伤
如白血病、克隆氏病、TB、糖尿病、放线菌病以及脓毒血症引起的血行播散性感染等。
2、全身性疾病继发性感染。
(2)肛裂、痔疮等其它肛肠病术前或术后的感染,会阴切开术后以及尿道,前裂腺等术手的感染均可继发肛周脓肿。
足引起肛周脓肿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Eisenhammer统计,97%的肛周脓肿源于此。
(1)肛窦、肛腺感染。
1、局部感染
随月经而发 -1例-1.47%
麦寒 -2例-2.94%
食油腻 -2例-2.94%
坐卧湿地 -3例-4.41%
久坐女动 -3例-4.41%
迂劳倦 -6例-8.82%
饮酒 -14例-20.59%。
因食辛辣香燥-37例-54.41%
据我们对108例患者的病因调查,发作时有明显诱因者68-65.96%,其中:
《外证医赛汇编、肛痈篇》概括说:“肛痈者,即脏毒之类也,始起则为肛痈,溃后叩为痔漏。病各虽异,总之外手醉饱入房,膏梁厚味,灸博热毒,负重奔走,劳碌不停,妇人生产努力,以上皆饶气陷阻滞,湿热瘀劳下注,致生肛痈。”
本病多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厚味,湿热内生,热毒结骤肛门。或因肛门肌肤损伤,感染毒邪,瘀血凝滞,经络阻塞,血肉腐败而成。
(一)病因
该病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如误诊或处理不当,常可导致肛周广泛的组织破坏,甚至引起败血症乃至死亡等。
中医:肛门痈疽。脏毒肛痈,盘肛痈,悬疽坐马痈、跨马痈、灌口痈,赤施等。
性别:男>女。
年龄:20-40岁居多。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定道:肛管直肠向隙因急慢性化脓肿性感染上染,导形成脓肿者,称肛管直肠脓肿,简称肛周脓肿。
治疗原则:通常是先切开引流,待肛瘘形成后再行第二次手术,而我院多采用一期根治术,结合济川方法伤口换药,避免了再次手术之痛苦。彻底清除感染源厚发病灶(即内口)是手术关键。
临床表现:肛门周围出现一肿块,甚者突然剧烈疼痛、红肿发热、坠胀不适甚至可出现全身发热等全身中毒状。而结核性肛周脓肿常为慢性病,疼痛不剧烈,伴有低热,脓液、清稀色白,应与单纯性肛周脓肿相区别。
肛周脓肿和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病症,二者虽有差别,但在病因与发病机理上有共性,是肛管直肠周围化脓性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
肛周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