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肛肠病 > 便痛 > 正文

大便中带血,当心大肠息肉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7-1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大肠息肉很容易复发,这次出现在直肠,下次可能在盲肠发现。因此,息肉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患者可1~2年随访1次。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重度不典型增生应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随访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大肠息肉多有遗传倾向,大肠息肉患者的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子女等,患大肠息肉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6倍,患大肠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6~10倍。因此,若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大便出血、腹泻、大便变形等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提醒:息肉摘除后定期复查
  治疗大肠息肉的最好方法是肠镜下摘除。在内镜技术发展以前,大肠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开腹手术或经肛门切除,创伤较大。如今,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金标准。家族性息肉病首选全结直肠切除术,以彻底杜绝息肉发生的“土壤”。
  目前,用于诊断大肠息肉的方法主要是结肠镜检查和钡剂灌肠检查。钡剂灌肠检查因易受粪便干扰,不能活检和做进一步治疗,已逐步被肠镜所取代。结肠镜检查不仅可直视观察大肠黏膜的细微病变,还可通过活检来确定病变的性质,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重要手段。
  治疗:内镜下摘除最佳
  ④腹痛:有长期腹部隐痛者应行肠镜检查,在排除大肠息肉后,再进行对症处理。
  ③便秘和腹泻:长期腹泻和便秘的病人,若药物疗效不佳,就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
  ②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①大便带血:不少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带血,若自我药疗1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大肠息肉常隐匿起病。常见信号主要有4个: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且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约为10%。大肠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当息肉数量很多,超过100枚以上时,称为大肠息肉病,临床上主要有黑斑息肉病(P—J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两种。在大肠息肉中,有两种病理类型应特别重视:一是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大,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如果不治疗,百分之百会癌变。二是家族性息肉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属癌前病变,恶变率为100%。
  警惕大肠息肉的4个信号
  28岁的张小姐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自己大便带血。起初,她以为是痔疮犯了,便去药店买痔疮膏用,但总不见好。经朋友推荐来到武汉博仕肛肠医院,在李海鹏主任的建议下,她做了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在距肛门30厘米处有一直径2.5厘米的带蒂息肉,当即行内镜下电灼切除。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中度不典型增生,局部重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相当于早期癌!)张小姐得知后,庆幸自己及时就诊,躲过一劫。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