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骶直分离:正常情况下,直肠与骶尾曲线呈平行态,若乙状结肠冗长,直肠上段套叠,直肠上段瓣膜过宽或环瓣形成,排出阻力较大,在过度用力排便时可使直肠与骶骨间疏松组织发生撕脱,骶骨与直肠间失去平行曲线,产生骶直分离。
(4)左半结肠重复畸形:降结肠下垂后反转向上致脾曲再往下行,形成较大反折,在功能尚存时症状不显,若袋形消失,则呈现顽固性便秘。
顽固性结肠型便秘发病原因(3)降结肠盘曲:在临床中发现降结肠盘曲一圈、二圈。
顽固性结肠型便秘发病原因(2)乙状结肠盘曲:经X线排粪造影及钡剂灌肠检查可证实,有的乙状结肠盘曲一圈、两圈,最多可见盘曲四圈,肠道盘曲,排出阻力加大。由于用力排便时腹压向下呈垂直状,而肠道盘曲者可多处成角,排便更加困难。
顽固性结肠型便秘发病原因(1)乙状结肠冗长:常见。乙状结肠呈游离状态,系膜较长,而降结肠与直肠相对固定,若先天乙状结肠过长、下垂与直肠形成锐角,致乙状结肠渐进性过度蠕动,疲劳性损伤。若乙状结肠袋形消失,则其蠕动功能丧失,患者可经常采用胸膝位锻炼,以锻炼系膜张力,减少成角,利于排便,重者可采用部分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