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一、临床表现
细菌侵入的感染灶并不明显,常不易找到,有时因检查不全面而被漏查,特别被衣服遮盖的部位如背部、骶尾部、四肢和腋下。
足月儿和晚期新生儿(生后2~4周)临床症状有发热、拒食、神萎或烦躁不安,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症状不典型,表现为拒奶、溢奶、不哭、不动、面色苍白、体重不增、体温不稳、有时体温不升。
除上列症状外,下列表现提示有败血症可能。①黄疸加重或减退后又复现。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症的主要表现。②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原因可解释。③瘀点或瘀斑不能以新生儿紫癜或外伤解释。
严重败血症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
欧美国家常见的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败血症,我国也有报道。美国孕妇阴道和直肠GBS带菌率高达20%~35%,出生的婴儿生后3天内约有40% ~75%带同型细菌,但发病的仅1~2%。GBS败血症分早发和晚发两型,早发型感染来自宫内或产时,GBS Ⅰa、Ⅰb、Ⅰc、ⅡⅢ各型都可能是病因。主要累及肺脏。婴儿在生后0~4天发病,临床表现和肺部X线片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相似,甚至病理改变也相仿。晚发型感染多来自医护人员,90%由GBSⅢ型引起,起病多在出生5天后,约80%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二、诊断
1.病史 凡有以下危险因素均要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①羊膜早破大于12~24h;②母孕后期有发热和绒毛膜炎病史;③出生时Apgar评分低并有抢救史;④早产、双胎。 院内感染易发生于下列情况:①新生儿监护病区(NICU)治疗的患儿;②有入侵式治疗的患儿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③住院天数长;④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⑤病房拥挤;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2.临床表现 新生儿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
(1)呼吸窘迫 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
(2)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
(3)低血压。
(4)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5)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
(6)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7)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
(8)抽痉。
(9)瘀斑或瘀点。
(10)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3.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血白细胞计数<5X109/L,未成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0.2提示有细菌感染。
(2)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100X109/L提示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
(3)急相蛋白 ①C-反应蛋白>15μg/ml提示有细菌感染,②ESR>15mm/h。
(4)血培养检查 血培养阳性可确立病因诊断,疑有感染的患儿均需在入院后用抗菌素前取周围血做培养,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如患儿用过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作厌氧菌培养。
(5)其他部位培养 脐部、尿液、大便或其他局部感染灶的培养。
(6)放射学的检查 胸部X线检查在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均应进行。
(7)病原菌抗原检测 如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