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组胺药物治疗:如安泰乐(羟嗪)片;可选择无嗜睡作用的新一代抗过敏药物,如特非那定、氯雷他定等;2、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钙剂等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可用康力龙治疗。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的治疗与一般荨麻疹相同:
四、治疗:
如发病年龄早,家族中有近半成员发病,伴早发的消化道或呼吸道症状则应考虑为遗传性血管性水肿。血清酯酶抑制蛋白、 c4和C3测定值降低,诊断可以确定。
三、诊断根据突然发生大片暂时性无凹陷性肿胀,在数小时至一天左右消失,常累及眼睑、唇、耳垂、舌、外生殖器、手、足等部位,本病诊断不难。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是一种少见的显性位遗传性疾病,常在外伤或撞击后10余小时发生,可反复发作,为皮肤的无痒性血管性水肿(多见于面部及四肢等处)。损害可直径数厘米或占一侧肢体,1~3天消退,但易再发。可自儿童或青年开始,并反复发作至40余岁。也可发生在口腔、喉部及胃肠和呼吸道粘膜,可骤然发生喉部水肿而窒息。
皮损为急性限局性肿胀,边界不清,呈正常皮肤色或微红,瘙痒轻微。主要发生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阴、手、足等处。多为单发,偶发于两处以上。持续1-3日可渐行消退,亦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若发生于喉头粘膜,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二、临床表现:
遗传性血管水肿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患。患者血清中C1胆碱酯酶的血清a2球蛋白抑制物缺乏,或其量正常而功能有缺乏者的约占15%。由于外伤、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等因素,致cl过度活化,释放激肽。激肽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产生血管水肿。本病C1水平正常,可与获得性血管性水肿鉴别。
获得性血管水肿,常伴其他过敏性疾病。其发病与荨麻疹相似,可由药物、食物、吸入物和物理因素等引起。
一、病因:
血管水肿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组织较疏松部位或粘膜的局限性水肿,又称血管神经性水肿或巨大荨麻疹等。分获得性及遗传性两种,后者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