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价值。如血液中含有血浆蛋白、无机盐、微量元素等,它们都是人体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补充机体的巨乏;血液中的白细胞、抗体等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免疫物质,可以提高人们的抗病力,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故有人以为输血越多,人的体质就会越好,病体就会恢复的越快。然而事实上,输血是有一定危险的。
首先血液在保存中,其中的许多活性物质在继续消耗血液中的营养成分,维持其正常的代谢。血液细胞的代谢产物呈显酸性,逐渐改变了血液的酸碱度。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酸碱性为7.35~7.45,即偏弱碱性。当大量输入偏酸的库血时,有可能导致机体的酸中毒。
其次,血细胞的寿命是有限的,一般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中性粒细胞的寿命为4~7天,血小板则于骨髓释放入血以小时即开始破坏。血细胞中钾离子含量高于血浆。当血细胞逐渐衰老死亡时,这些钾离子就会释放到血浆中,大量输入病人体内,会导致病人高血钾。血钾升高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收缩和传导功能,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血小板的减少使受血病人存在出血倾向的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痛。
再次,血液的采集、运输及保管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稍有不慎就会使血液受到污染和破坏。如供血者筛选不严,可能导致肝炎病人、疟疾病人和艾滋病病人的混入,使受血者感染疾病;运输的震荡可能使血细胞破裂,大量血红素释放至血浆,使受血者出现黄疽、肾功能损害;保管中血袋的破裂或输血操作不规范,还造成血液的微生物污染,致受血者发生败血症。
最后,反复输血可致受血者出现变态反应。因为人的基因组合不是绝对相同的。带有不同基因的球蛋白lgE(人体的一种抗体)进入受血者的体内,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IgE的抗体。该抗体的产生,约需14天左右。若此时再次输血,此抗体就会针对供血者的lgE发生免疫作用,从而导致受血者发生免疫反应。当然输血次数越多,发生这种免疫反应的几率就越大。对于未来需要骨髓移植的病人,则还会导致移植骨髓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