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护理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成为防治中枢神经性白血病(CNS)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随之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或并发症却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们采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135例白血病患者,经细心护理,减少了注射过程及注射后的并发症。现将其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5例,男78例,女57例,年龄14~59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6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54例,慢粒急变6例,CNS 10例。鞘内注射1次的38例,2~5次44例,6~10次33例,10次以上20例。最多的1例在9年内共注射30次。观察时间2天至10年。2 注射方法2.1 术前准备2.1.1 做好普鲁卡因皮试。
白血病护理毒副反应及并发症防治 强烈化疗最严重的毒副反应仍是感染及出血。在诱导治疗期,虽然给患儿采取了保护性隔离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83%的患儿仍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严重感染如
肺炎、
败血症的发生率高达19.3%,3例因败血症致DIC死亡。当病情缓解后,由于全身情况的改善及白血病细胞负荷减少,在以后的巩固和强化治疗中,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因此我们认为,诱导治疗期诱发的粒细胞缺乏,并发严重感染仍是治疗失败的关键。在诱导治疗期,另一重要并发症为血小板减少并发出血。本组83例患儿BPC<20×109/L,虽然多次输注血小板,但仍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出血,但无1例并发颅内出血。我们的经验为:除输注血小板外尽量使患儿保持安静,避免屏气、哭泣,减少咳嗽等对于防止颅内出血至关重要。对化疗药物的其他毒性进行严密监测,对心、肝等重要器官进行必要的药物保护,故有效地防止了其他并发症造成的死亡,提高了疗效。
白血病护理鞘内注射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成为防治中枢神经性白血病(CNS)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鞘注化疗药是预防和治疗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但有报道,鞘注化疗药可引起双下肢麻木及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热、抽搐等不良反应,尤以双下肢麻木或疼痛为最常见,在鞘注化疗药物时出现,停止鞘注一般很快自行缓解,与药物刺激神经关系密切。严重时可出现神经毒性反应,如不及时给予强有力的脱水治疗,甚至可导致死亡。庇护所白血病的预防 患儿获得CR后,庇护所白血病的复发是影响CCR率的重要因素。化疗开始后,若不进行庇护所白血病的预防,化疗后3年内的CNSL发生率可>50%,TL发生率可达10%~30%。既往CNSL的预防多采用鞘注加放疗,但放疗可明显影响患儿的智力和生长发育。故近年来多主张采用鞘注联合大剂量全身化疗预防CNSL和TL,并取得较好疗效。我们化疗方案中,采用三联鞘注加HDMTX疗法预防CNSL以及TL,CNSL的发生率2.9%,TL的发生率2.5%。表明三联鞘注联合HDMTX预防CNSL及TL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