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热束肺型
(一) 症状
病的初期可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口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等。
白斑以头面部为主,发生、发展迅速,多为圆形、白斑润泽。初春季节多发,初发者局部皮肤可先发痒,在抓破后结痂部位便形成白斑。初发的白斑颜色浅淡,边缘不清,白斑浅薄。
1、内服 ①银翘散加板蓝根、白芷等。②白必克汤剂或与散剂(经验方)交替服用。
2、外用 ①扫白酊Ⅱ号酊剂(经验方)涂于患处。②扫白霜软膏(经验方)涂擦局部。
二、 肺燥阴虚型
(一) 症状
初期咳呛气逆,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唇及鼻及鼻粘膜干燥、咽喉干疼、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数。后期多见于干咳无痰,如若有痰,痰中可挟血,潮热颧红、盗汗、舌质绛红无苔、脉细数。
皮肤及白斑干燥,白斑多以上半身为主,如颈、胸、背等。上肢以腕以下的手背、手指为主。斑形以圆形多见,白斑发展较快。
(三) 方药
1、 内服 ①初期 选用清燥救肺汤加白芷、
何首乌等。②后期 选用沙参
麦冬汤加白芷、补骨脂、何首乌、
旱莲草、桑葚子等。③白必克汤剂。
2、 外用 ①扫白酊Ⅱ号酊剂(经验方)涂。
三、湿热阻滞型
(一) 症状
腕腹痞满,呕恶厌食,便溏,口苦而粘,渴而不欲饮,
小便混浊而黄,肌肤色黄且痒或有
丘疹,或身热起伏,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苔黄腻,脉濡数。
局部皮肤可有丘疹,
瘙痒难忍,丘疹若被抓破,愈后便可留有白斑。斑型多不规则,面积较大,发展较快。湿热阻滞中上焦者:白斑多分布在头面、颈项两侧、胸背两侧、上肢等;湿热阻滞下焦者:白斑多分布于腰胯、少腹、下肢、外阴、肛周等处。白斑多对称,夏暑季节多发。
(三) 方药
1、内服 ①甘露消毒丹加白芷、
苦参、土
茯苓、
栀子等。②白必克汤剂服用。
2、外用 ①扫白酊Ⅰ号酊剂(经验方)。
四、肝气郁滞型
(一) 症状
胸肋、
乳房胀痛、腕腹胀或串通、喜叹气、嗳气吞酸、呕吐苦水、纳呆、
腹痛泄泻、苔薄、脉弦等。肝郁化火者,可见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目赤,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等。
白斑多以肝经循行部位蔓延,如头发,双目、耳周、颈项、胸肋、乳房、小腹两侧、双胯、腹股沟、外阴等部位。白斑以椭圆形较多,多对称,色泽时深时淡,常随情绪变化而变化,发展较快。
(三) 方药
1、内服 ①肝气郁滞者,以
柴胡疏肝散为主方。②脾虚肝郁者,以逍遥散为主方。③肝郁化火者,以丹栀逍遥散为主方。以上各方均可加白芷、潼蒺藜等药。
2、外用 ①扫白酊Ⅱ号酊剂(经验方)。
五、瘀血阻络型
(一) 症状
局部组织肿块,外伤者皮肤青紫或血肿。疼痛部位固定,针刺样痛。出血色紫暗或血肿。唇甲青紫,肌肤甲错,舌质瘀斑或紫暗,脉细涩。白斑部位较固定,界限清楚。
(三) 方药
1、内服 ①
大黄虫丸为主方,加补骨脂等。气滞者加行气药;寒凝者加散寒或温阳药;热痰者加清热化痰药。②白必克汤剂(经验方)。
2、外用 ①扫白酊Ⅰ号酊剂(经验方)。②扫白霜软膏(经验方)。
六、痰饮阻滞型
(一) 症状
根据痰饮阻滞部位,如脏腑、组织、器官的不同而症状表现各异。
痰饮停于皮毛,则为白斑。白斑部位较广泛,形状不规则,多呈片状,发展较慢。白斑大面积蔓延,较难治愈。
(四) 方药
1、 内服 痰饮属热者:①温胆肠加白芷等。②白必克Ⅱ号汤剂(经验方)。痰饮属寒者:①苓桂术甘汤加补骨脂等。②白必克Ⅰ号汤剂(经验方)。
2、外用 ①扫白酊Ⅱ号酊剂(经验方)。②扫白霜软膏(经验方)。
最后,祝您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