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时,如果其病变中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酌情选用一种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和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人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则应在选用胃粘膜保护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同时,再选用两种抗菌素进行治疗。按照这样的方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半会收到理想的疗效。
据抑菌试验表明,幽门螺杆菌对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甲红霉素)、庆大霉素和甲硝唑等抗菌素均有一定的敏感性。但迄今为止,尚无单一的抗菌药能有效地根除幽门螺杆菌。因而,可选用一种抑酸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等)或一种胶体铋剂(如得乐、果胶铋等)另加两种抗菌素进行联合治疗,来杀灭幽门螺杆菌。用此法治疗一般一个疗程为7天。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与不易愈合的重要原因。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 三、抗幽门螺杆菌药:
5.奥美拉唑奥美拉唑又称洛赛克。其抑酸作用较法莫替丁更强大,且作用持久。同时奥美拉唑还有抑制胃液与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并且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使用奥美拉唑。用奥美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较高,而复发率较低。但此药价格昂贵。部分病人服用奥美拉唑后,可有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极少数男性病人服用奥美拉唑后,可出现阳痿、乳房增大等不良反应。与奥美拉唑同类的药物还有兰索拉唑、潘托拉唑和拉贝拉唑。
4.胃丙胺胃丙胺又叫复方丙谷胺。它由丙谷胺、白芍、甘草、冰片等药物组成。丙谷胺具有抑制胃酸过度分泌和促进溃疡粘膜修复的作用;甘草能抑制胃酸的分泌;白芍与冰片具有解痉、止痛、消炎的作用。少数病人服用胃丙胺后,可出现头昏、失眠、口干、腹胀、下肢酸胀等不良反应。但停药后,这些不良反应可自行消失。
3.法莫替丁法莫替丁的制酸作用比西咪替丁强20倍,比雷尼替丁强7.5倍。少数病人服用法莫替丁后,可出现头痛、乏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不良反应;极少数病人服用此药后还可出现血压上升、心跳加快、肝功能异常、月经不调及过敏性皮疹等不良反应。此类溃疡病人服用雷尼替丁后,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孕妇及存在肝肾病变者禁用雷尼替丁。
2.雷尼替丁雷尼替丁又称呋喃硝胺。其抑酸作用是西咪替丁的5—8倍。但少数病人服用雷尼替丁后,可出现头昏、嗜睡、便秘或腹泻等不良反应。青光眼病人、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孕妇及8岁以下的儿童禁用雷尼替丁。
1.西咪替丁西咪替丁又称甲氰咪胍、泰胃美。它的抑酸能力较强,止痛作用也较快。少部分此类病人服用西咪替丁后,可出现头痛、口干、腹泻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少数的男性病人服用西咪替丁后,还可出现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孕妇及婴幼儿禁用西米替丁。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胃丙胺及奥美拉唑等。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
4.麦滋林—麦滋林—S具有促进胃粘液的分泌、加速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这有利于胃粘膜的修复。麦滋林—S还能使胃粘膜内前列腺素E和生长抑素的含量增多,从而加强胃粘膜的自身保护作用。少数病人服用麦滋林—S后,可有面部潮红、胃部饱胀、恶心、呕吐及便秘或腹泻等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可交替使用麦滋林—S与得乐。麦滋林—S与抗酸药合用,可预防溃疡病的复发。
1.硫糖铝硫糖铝又称胃溃宁。它具有抑制胃蛋白酶和胆汁酸分泌的作用。硫糖铝还能与胃粘膜的粘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在溃疡面上。这有利于胃粘膜的再生和溃疡的愈合。值得注意的是,病人在选用硫糖铝片剂时,需嚼碎药片后再用水送服,否则疗效不佳。病人长期服用硫糖铝可出现便秘。故此药不宜久用。硫糖铝也不宜与多酶片合用。因为多酶片内含有胃蛋白酶、胰酶等成分,其作用与硫糖铝相反。
常用的胃粘膜保护药包括硫糖铝、得乐、米索前列醇、麦滋林—S等。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 一、胃粘膜保护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