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消化系统 > 十二指肠溃疡 > 正文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17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 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幽门螺旋杆菌是近年来认识的一种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的微生物。。近年来的综合研究证实:该菌的感染率与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入十二指肠后,在正常粘膜上不断繁殖,逐渐侵害粘膜、出现皱褶和肥厚;抑制胃液及十二指肠液的正常分泌,破坏了粘膜正常的防御功能。本菌能迅速水解尿素后又产生大量氨,氨能直接或间接的使粘膜细胞受损,这些因素导致了胃及十二指肠的病变。
    幽门螺杆菌(HP)是人体胃粘膜内的一种螺旋状的革兰阴性细菌。HP菌体光滑,呈S形,有4~6条鞭毛。易粘附在幽门附近的胃窦部及胃体部的粘膜上,位于胃粘液的深层,不与胃酸直接接触。HP在人与人之间通过经口途径传播,具有活力的HP在河水中可存活1周。HP可产生多种酶类如尿素酶、过氧化酶、蛋白酶、磷脂酯等。其中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即保护细菌不受胃酶侵袭,又对胃粘膜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过氧化酶能抑制一些杀菌物质的形成。而蛋白酶、脂肪酶等可破坏胃粘膜的完整性。HP产生的空泡毒素可导致胃粘膜空泡变性。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并且和胃癌的发病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