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笔者自1997年以来,用土茯苓汤加味治疗急性阴囊湿疹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为门诊病例,已婚者21例,未婚者11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19天,最短4天。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急性湿疹的诊断标准,表现为患处剧痒,皮损呈多形性,可见密集点状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病变处轻度肿胀,边界不清,多呈对称分布。
2 治疗方法
内服外洗土茯苓汤,方药组成:土茯苓20g,苦参15g,地肤子10g,薏苡仁20g,黄芩15g,白鲜皮10g,龙胆草15g,黄柏15g,丹参10g,牛膝10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煎水外洗患处。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判断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湿疹的疗效评定标准拟定。治愈:皮疹消退,可遗留色素沉着,不痒;好转:皮疹和炎症明显消退,痒减轻;未愈: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治愈25例,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疗程最长为2个疗程,最短为1个疗程,平均为1.5个疗程。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29岁,1997年12月8日来诊。4天前发现阴囊皮疹,剧痒难忍,皮疹范围逐渐扩大,遂来我院诊治。查体可见阴囊皮肤密集点状红斑和丘疹点,基底潮红,病变部轻度肿胀,边缘不清,部分呈现糜烂、结痂。查体温36.7℃,尿常规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濡。证属湿热下注,用土茯苓汤加味治疗。上方每日1剂,连服4剂,并嘱用药渣煎水擦洗患处,4剂后诸症大减。原方继用5剂,皮疹消退,已不痒,有少量色素沉着,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5 讨论与体会
5.1 中医认为本病属“肾囊风”、“绣球风”范畴,正如《外科正宗*肾囊风》中所说:“肾囊风乃肝经风湿所成。其患作痒,破流滋水。”其病因总由禀性不耐,风湿热之邪客于肌肤而成。湿为阴邪,其性粘滞、弥漫,重浊趋下,形成阴囊湿疹。湿袭腠理以致水湿蕴内,而起水疱、糜烂、渗液;风湿均易挟热蕴结,可致皮肤潮红、灼热、作痒、疼痛,是因“热微作痒,热甚则痛”之故。治宜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为原则。故选用土茯苓汤加龙胆草、黄芩、白鲜皮、地肤子等。方中,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功专利湿解毒,为湿热疮毒之要药;龙胆草味苦性寒,苦寒沉降,功能清热燥湿,主治下焦湿热,与土茯苓合用功效尤著,共为方中君药。黄柏、黄芩、苦参为臣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解毒疗疮之效,苦参兼能祛风止痒,更佐苡仁、地肤子、白鲜皮、丹参以增强全方渗湿止痒、活血祛风之功。牛膝为使,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君臣佐使,相互配伍,各得其用,共奏清热、祛风、利湿之功。
5.2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个体的过敏体质受到外因刺激的迟发变态反应,其发病机理与变态反应Ⅳ型、Ⅱ型可能有关〔2〕,临床多采用脱敏疗法和对症治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