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支持,协助患者克服因健康方面的缺陷,为患者提供合适帮助,激励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掌握健康行为所需的技能。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是治疗排尿障碍无法改变的最直接有效手段。通过尿流改道的途径,达到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长期系带膀胱造瘘管的患者,面临着对日常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大都希望能在带管过程得到自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掌握健康所需的技能。依靠自已的能力解决无法改变的生活障碍或疾病带来的实际困难,从而达到提高身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参加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2001年至2004年部分出院患者。选择30例长期系带膀胱造瘘管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健康指导。年龄45~90岁,平均年龄71岁,均为男性。
前列腺增生症致尿潴溜19例,皆因高龄本人不同意行手术治疗。晚期
膀胱癌10例,其中全膀胱切除结肠代膀胱3例。巨大
膀胱结石并下肢截瘫1例。留置膀胱造瘘管时间最长4年,最短3个月。
1.2 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更换膀胱造瘘管。选取二腔气囊导管尿,根据造瘘口大小选择20~24F尿管,插入8~10cm,注入生理盐水10~12ml,往外轻拉,使气囊顶住膀胱造瘘口,观察周围是否有渗尿。发现渗尿可以再行注入2ml左右生理盐水。造瘘管连接引流袋。告知患者每月定期来院检查更换膀胱造瘘管。一般情况下每月换一次。同胡美春[1]观点一致。
2 结果
自我护理有效22例,有效率73%。家属代理4例,占13%。偶然脱落3例,失效率10%。差错1例,患者自用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错注入气囊,导致尿潴溜。无法自行解决,来诊经抽出气囊液体60ml后给予更换造瘘管,恢复正常。
3 健康教育指导的内容
3.1 首先鼓励患者要树立信心不怕困难,说明带膀胱造瘘管是该疾病唯一选择。自我护理既能节约医院费用,又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且方便自身生活条件。使患者了解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必要性,同时说明使用方法,让患者自己学会造瘘口消毒和更换引流袋的规范操作。注意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必要时外涂氧化锌软膏。
3.2 在家庭中不做膀胱冲洗,防止不规范操作致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汤水、多排尿,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水量大约每天2000ml左右。不随意服用抗生素,以及对肾脏有较大影响相关药物、保健品,同时注意对影响自己身体健康的食物适当忌口或不食。每月1~2次车前草煮水服,有利于排尿,每次用量5~10g。顺其自然进行膀胱冲洗清洁尿道。
3.3 每天用0.05%碘伏或0.1%新洁尔灭消毒造瘘口二次。每周更换引流袋一次。引流管和引流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区。引流管经前面裤门引出连接引流袋。引流袋应置于膀胱区下方,防止尿流逆行导致感染。
3.4 引流管连接引流袋可随尿意放尿引流,但切忌抬高。观察尿液有无沉淀物,色淡黄为正常。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折叠或脱落。间断轻挤压引流管以促进沉淀物的排出。发现阻塞不要自行冲洗,随时就诊。
4 讨论
家庭健康教育指导的意义,在于对需要支持帮助的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技能指导,满足患者长期或短期自我护理的需求。我们的方法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收到初步效果。通过不完全随访,有自我护理能力的患者带管外出参加活动旅游,协助家务11人占本组人数36%。
有研究表明膀胱冲洗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状态,增加感染机会。通过临床30例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的观察,笔者赞同这一观点。同时提出对长期留置尿管、造瘘管患者谨慎使用抗菌素。徐敏等[2]认为,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当27例预防性使用广普抗生素超过14d时,真菌性
泌尿系感染率为53.57%,而且各种细菌对各类抗生素敏感仅40%。说明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不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可引起二重感染。健康指导还应该通过交流谈话方式了解患者自我护理心理状况,技巧,耐心倾听陈述,总结经验,纠正不足,为完善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提供更完整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