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瘘口结扎法:用026可吸收Dexon线将内瘘口上皮下的疏松筋膜环形缝合3~4针,针不穿过上皮,袋口式结扎内瘘口,尽量剪短缝线并修去结扎线以上过多的上皮。外层皮肤皮下一层间断原位褥式缝合,最好先置好全部缝线,然后打结。
小儿尿道下裂术后临床资料
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瘘的发生率仍较高,我们多年来采用的尿道成形术式基本为两种:一是游离包皮内板尿道成形,二是膀胱粘膜尿道成形。两者的成功率接近,尿瘘的发生率也相同(12.0%左右)。近10年来我科收治的尿瘘患儿较多,修补手术的方式比较一致,成功率逐渐提高,现就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1990年1月~2000年8月共收治尿瘘患儿63例,年龄从4~11岁,平均6.7岁。膀胱粘膜法尿道成形术后的尿瘘27例,游离包皮内板法的尿瘘36例。54例为单个瘘,9例为多个瘘(最多的4个瘘)。尿瘘长轴大于0.4cm的列为大瘘,共8例,其余55例为小瘘。一次尿瘘修补成功54例,占85.7%(54/63)。3例重型尿道下裂并有假阴道患儿均在切除假阴道后尿瘘才得以治愈。具体的手术操作如下。用4号半小针沿瘘口皮肤注入生理盐水,使瘘口外表皮肤与尿道侧上皮(皮肤或粘膜)间的距离增大。随即沿瘘口环形切开皮肤,用小弯剪紧贴尿道上皮潜行分离,使外层皮肤下较丰厚,而尿道侧则仅为一薄层上皮,周边潜行游离约0.15cm,至外层皮肤下与尿道侧上皮不会紧贴在一起为止。出血点不作电凝,然后用不同的方法修补。
4.内瘘口连续内翻缝合法:潜行游离瘘口皮肤后,内瘘口的长轴超过0.4cm者,可在瘘口长轴的一端正常皮肤处进针,线尾用小弯钳固定,然后在内瘘口的上下皮缘交替缝合上皮下的筋膜,但不穿入尿道上皮,在另一端正常皮肤处出针。轻轻拉紧缝线,并用无创镊轻轻推压瘘口上皮,使内瘘口上皮完全内翻,线头、尾各垫上少许棉碎或橡皮胶自身打结,起固定缝线起始作用。外层皮肤皮下一层间断褥式缝合。
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
2.内瘘口内翻缝合法:如上法缝合内瘘口上皮下筋膜后,用小探针经尿道口经瘘口穿出,将缝线引入尿道并带出尿道外口,不打结,但慢慢收缩缝合线,此时内瘘口上皮内翻,上皮下筋膜被缝线收紧而贴合关闭,然后将缝线在尿道外口处打假结并固定在尿道外口处。若将缝线连在一小片橡皮条上,使其有轻微弹性则更为理想,这样可防止阴茎勃起时缝线张力过大而过早撕脱。缝线一般在术后3~4d自然脱出,此时内瘘口多已初步愈合。过早脱出可能是缝合太少或有感染等因素,愈合的机率会小些。外层皮肤皮下一层间断原位褥式缝合。3.外层皮肤皮下单层缝合法内瘘口的上皮短缺,或靠冠状沟处的瘘口其皮肤甚薄,可只缝合皮肤皮下,针线在尿道上皮外而不穿入尿道,间断缝合后,尿道侧的上皮刚好能对合在一起。
小儿尿道下裂术后结果
用以上三种方法修补尿瘘49例,成功47例,用第四种方法修补8例,成功7例。3例有假阴道或前列腺囊患儿在切除假道后第二次补瘘才成功。另3例是用三层缝合补瘘,均不成功。出院后一个月回院复查率为31例(31/63),占49.0%,电话随访18例(18/63),占29.0%,总随访率为78.0%,仅1例复发小瘘(多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