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现代生殖生理学上所指的精液是由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分泌的液体和睾丸产生并贮存在附睾内的精子两部分组成。正常男性一次射精量为1—6毫升左右,其中含精子2—5亿个。作为精子的载体和卫士,精液的首要任务是将含有一定数量的精子安全地输送到女性生殖器内,以获得受孕的机会。精液呈弱碱性,能中和阴道内的酸性物质,有利于精子的活动。精液具有为精子提供活动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功能,以保证正常生育活动的进行。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将精液称之为来自男性的生命使者。
但在日常的门诊中,常有不少人对精液的量、浓稠以及颜色等常识问题懵懵懂懂,引起许多不必要的恐慌。
“多与少”的疑虑
有位大学生写信来说,近一段时期他梦遗频繁,开始一两次时精液量很多,后来精液量越来越少,他担心精液会遗光。一些新婚宴尔的小夫妻,在蜜月阶段性生活比较频繁,开始时射出的精液量较多,可到后来越来越少,于是也产生了类似的顾虑。还有一些男青年在某次手淫排精后发现,精液比以前明显减少,可少到仅有几滴,他们也担心会影响以后的性生活和生育。
其实,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一个男人,从第一次遗精起到生命的终止,体内一直存在着精液,一个人的精液多少是无法计算的。梦遗、手淫和性交次数多,则精液消耗量大,但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与身体其他腺体一样,只要功能正常,就会源源不断地分泌,所以精液不会枯竭。有些男青年手淫频繁,连续几天一次甚至一天几次,这样会使精液量显著减少。原因很简单,虽然人体产生精子、精液的能力很强,一般泄精后1—2天即可补足,但射精过频,还是会发生“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种情况造成的精液过少,当然不是疾病,也丝毫不必担心,延长排精间隔时间就会不治而愈。不过,如若每次排精量都过少那就是病态了。在男性不育的病例中,精液过少(少于1毫升)引起的不育大约占总病例的2%左右。精液过少的原因可能为睾丸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精囊、前列腺疾病或尿道狭窄造成的。这类精液过少容易鉴别,只需禁欲或禁止手淫5—7天后再排一次精液,精液较前增多者没有疾病,否则为病理性精液过少症。
那么,精液过多好不好呢?与精液过少的情况相似,精液过多,如超过7毫升,也是一种病态,大多为精囊炎症引起。精液过多的实质是精浆分泌或渗出过多,而精子的总数并没有变化。这样很显然会引起精液中精子的密度降低,影响受孕机会。过量分泌的精浆中因炎症等病理因素的影响,会干扰精子的活动和功能。另外,精液量过多致使性交后过多精液会带出大批精子从阴道流失,减少了受孕机会。因此,精液并非越多越好。
“稀与稠”的疑虑
一位男青年告诉医生,他手淫后发现射出的精液稀薄如水。他说以前的精液是黏稠的,现在怎么变得像水一样?他问:是经常手淫造成的吗?会不会造成不育?还有一对夫妇,结婚已三年,婚后一直生活在一起,每周有2-3次正常性生活,双方都未采取避孕措施,可女方至今没有受孕。经过检查,女方生殖器官和月经、排卵功能均正常,男方的精子数量、形态和活动性也都正常,只是射出的精液要在1小时以上才由胶冻状变得稀薄,他们想知道这种胶冻状的精液对受孕有没有影响。
精液在生殖道内原本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当精液从阴茎口射出后,在精囊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样物质的作用下,会立即变成乳白色或微黄色半透明胶冻状,这就是人们平时所看到的精液性状。此时,精子被“凝固”在精液内,无法自由游动,5—30分钟之后,在前列腺分泌的一种水解酶的参与下,精液液化,由胶冻状自动变为稀薄的水样。精子的这种变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开始时呈液态是便于精液射出;随后形成凝胶状有利于精液在阴道内停留较长时间并使精子得到充分休息和获能;一旦液化,精子就有足够的能量迅速游动,寻找卵子去“相亲”。如果前列腺或精囊发生炎症等疾患,由于水解酶的分泌缺乏或被破坏,这些患者的精液有可能长时间不液化或液化不完全。射出的精液在半小时甚至1小时后才液化的现象属于病理现象,医学上称之为精液不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