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一般左侧比右侧低约1厘米。 睾丸的形态为两侧微扁的椭圆体,表面光滑,呈青白色;成人睾丸平均长3.3cm,宽约2.3cm,厚为1.7cm,一般右侧睾丸略大于左侧。每侧睾丸重10—15g。
睾丸可分为内、外两侧面,前、后两缘,上、下两端。睾丸后缘与附睾相连。睾丸在阴囊内的正常位置:其纵径是由上前外方斜向下后内方,即上端朝向上前外方,下端朝向下后内方;内侧面向内前方,外侧面向外后方。睾丸内侧面较平坦贴附于阴囊隔,外侧面较凸,邻阴囊外侧壁;前缘朝向前下外方游离,后缘朝向后上内方,较平直,附有睾丸系膜,故又名系膜缘,有睾丸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由此出入,并与附睾和输精管下段相接触。
睾丸除上端后部和后缘外(该处与附睾和精索下部相连),其余部分都由鞘膜脏层覆盖,故表面光滑而游离。在青春期前睾丸发育缓慢,至青春期则随性成熟迅速生长,老年期睾丸则萎缩。
睾丸表面包有一层坚韧而厚的纤维膜,叫白膜。沿睾丸后缘,白膜增厚,突向睾丸内形成睾丸纵隔,从纵隔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隔,呈放射状将睾丸实质分成许多睾丸小叶。睾丸小叶由生精小管盘曲而成。生精小管的上皮能生成精子。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分泌男性激素的细胞,叫间质细胞。生精小管互相结合,成为精直小管,进入纵隔内,交织成睾丸网。从睾丸网发出12~15条睾丸输出小管,出睾丸后缘的上部进入附睾。
睾丸起源于腹后壁内的中胚层的生殖嵴,恰位于发育着肾脏的内侧,与中肾管分化而成的附睾管和输精管相连。随着胚胎的发育,睾丸逐渐下降,在胚胎第三月,睾丸到达髂窝,胚胎第七月通过腹股沟管,第八月到达腹股沟管外环(皮下环),第九月则降入阴囊。出生后,若睾丸尚未降入阴囊,则为隐睾。因腹腔温度较高,会影响精子的产生,甚至导致睾丸癌。
(二)附睾
附睾紧附于睾丸的后上外方,为长而粗细不等的圆柱体,长约4—6cm,径约0.5cm。
附睾可分为三部分:上端膨大而钝圆的部分为附睾头,由睾丸输出小管蟠曲而成,中间扁圆的大部分为附睾体,下端细圆的部分为附睾尾。附睾尾向上弯续于输精管。附睾除后缘外均被睾丸固有鞘膜覆盖。
附睾的功能是暂时贮存精子。附睾的输出小管及附睾管尚具有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将流入的睾丸液进行重吸收,并分泌出甘油磷酸胆碱、糖蛋白、固醇和唾液酸等。这些分泌物为精子的成熟、贮存和处理提供了适宜的内环境。
(三)睾丸、附睾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营养睾丸及附睾的动脉有三:即精索内动脉(睾丸动脉)、精索外动脉(提睾肌动脉)及输精管动脉。①精索内动脉(睾丸动脉)为睾丸的主要营养动脉,其在肾动脉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偶有起自附近的其它动脉如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此动脉穿出腹股沟管内环(深环)后,伴随精索其它组成部分进入阴囊,首先发出一分支至附睾头,然后穿过睾丸纵隔,分成许多小支进入睾丸。②精索外动脉(提睾肌动脉)来自腹壁下动脉,是髂外动脉的分支,主要营养提睾肌及其筋膜,在外环水平与输精管动脉吻合,共同供应睾丸下部及附睾尾。③输精管动脉,亦是发自腹壁下动脉,主要营养输精管,附睾尾体及睾丸下部,以及睾丸鞘膜。
睾丸静脉和附睾静脉分别离开睾丸和附睾,在精索合成蔓状静脉丛,包绕睾丸动脉和输精管。蔓状静脉丛可分为三群:①前群由精索内静脉组成,在腹股沟管内逐渐形成一条主干达后腹壁。左侧精索内静脉绝大多数注入左肾静脉,常与肾静脉形成直角;右侧则注入下腔静脉,因此临床上精索静脉曲张多见于左侧。②中群为输精管静脉,回流至膀胱静脉丛。③后群为精索外静脉,在腹股沟管外环处离开精索回流到腹壁下静脉。上述静脉与动脉不同,相互之间有广泛的吻合支,甚至与对侧静脉也有吻合。因此往往一侧精索静脉曲张,而两侧的睾丸同时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