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藏医 > 正文

《新修晶珠本草》序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我国对藏医药文献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近20年来进入黄金时期。这种研究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本体性研究,即由藏医药学者整理、出版、注解藏医药经典著作或进行综述性研究,如西藏、青海重新出版了《四部医典》、《月王药诊》、《蓝琉璃》、《祖先口述》、《藏医史》、《宇妥·元旦贡布传记》、《晶珠本草》、《藏医临床札记》、《藏医药选编》等30多部藏医药学古典名著,编著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卷》、藏医高等院校教材,强巴赤列整理、注释了《四部医典系列挂图》,措如·次朗编著了《四部医典大详解》,青海省整理出版了《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等等,都属于藏医药学继承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另一部分是多学科研究,即多学科的学者对藏医药文献的整理和汉译。通过汉译、注释和鉴定,把藏医药介绍给全国人民,促进了藏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这方面青海的学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例如:

    一、《四部医典》的直译偈颂体韵文本(1983年版)由李永年先生翻译,青海的谢佐先生帮助作了最后的修改和校订。之后,《四部医典》出了两个散文本,一本是由青海的马世林、罗达尚、毛继祖、王振华四人译注的《四部医典》(1987年版),另一本是由青海省藏医院李多美翻译的《医学四续》(2000年版)。李多美还汉译了罗桑却佩的名著《藏医药选编》(1985年版)。另外,青海民族学院毛继祖教授等汉译的《四部医典蓝琉璃》也已脱稿,等待出版。

    二、关于藏药学的编著和汉译。如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文革时期改为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编著的《青藏高原药物图鉴》(1972年版),该所杨永昌主编的《藏药志》(1991年版),青海省药品检验所和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藏药》(1996年版),青海省药品检验所罗达尚主编的《中华藏本草》(1997年版),由青海省药品监督办公室吴焕才主编的《常用藏成药诠释》(2000年版)等等,都是现代藏药研究的专著。

    三、《晶珠本草》的整理、注释和汉译。由青海学者毛继祖、罗达尚、王振华、马世林等四人译注的《晶珠本草》于1986年出版。《晶珠本草》的翻译涉及许多药用动植物基源的识别和鉴定问题,首先在形态学上予以正确描述和认定。罗达尚以他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和几十年野外工作采集得来的资料,做了全面的鉴别和注释。《晶珠本草》的四人译注班子也就是当年《四部医典》的译注班子,罗达尚在其中起了重要的组织作用。

    但罗达尚并不因此满足,他对藏本草的钟爱和研究一刻也没有停顿,于是又有了《新修晶珠本草》的诞生。他按照《晶珠本草》的思路和体例,删繁就简,分科归类,补充新的材料,使之更丰富、更全面、更适合于当代藏医药工作者的使用和研究。

    《晶珠本草》是藏药学的集大成之作。其作者帝玛·丹增彭措生于青川藏交界的达江县,8岁即入格孜日寺院当童僧,接受名师指导和刻苦训练。他学习勤奋,知识渊博,学富五车,具有多方面的才能,特别精通藏医药学及天文历算学。由于其早负盛名,卓尔不群,被人以不守寺规等莫须有罪名逐出寺院,一时流落到德格拉托行医。随后又受到拉托王的妒恨将他驱逐出拉托地区,并把他多年撰写的藏医药文稿42函或焚烧,或抛入大河。于是丹增彭措长期转辗异乡,足迹遍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青海南部、云南西部广大地区,也到过印度。经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于1743年著成《晶珠本草》。由于他平生坎坷流离,其所经之处又多偏远闭塞,因此,《晶珠本草》的写作经过、完成时间、出版过程曾有几种说法,引述者也因此以讹传讹。丹增彭措的其它著作都散落在广大草原。上个世纪80年代,青海省玉树州藏医院的藏医骑着马,淌河赶路,到一个一个牧民帐房去收集散落的彭措著作,他们得到以后,立即组织人员誊写,后来才有复印机复印,最终编辑出版了《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从医著选集可以看出,彭措不愧是一位医学造诣极深且富有实践经验的藏医药学家。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