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壮医在汉魏以后诊断方法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且许多方法独具特色,现常用的有:目诊、问诊、望诊、脉诊、腹诊、甲诊、指诊、耳诊。
一、目诊
壮语称眼睛为"勒答"。壮医对眼睛极为重视,认为这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的精华所在。人体脏腑之精上注于目,所以眼睛能包含一切、洞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眼睛长在"巧坞"上,直接受"巧坞"指挥,因此壮医在疾病诊断上,把目诊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目诊可以确诊疾病,可以推测顶后,可以判断死亡。人体内的脏腑气血,"三道"、"两路"、"巧坞"等功能状况,都可以通过目诊而获得相对准确的信息。
壮医目诊的要义是:医者的眼睛可以洞察百病,患者的眼睛可以反映百病。两者配合,就可以诊断疾病。老一辈壮医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眼睛的神采、色泽、灵活度、干涩、视力、脉络等诊断疾病。至后来有总结、发展和提高,并受牛、马等兽医目诊的启发,形成了现在的一套比较规范的壮医目诊法。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壮医目诊专家黄老五副主任医师,在继承前辈目诊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并借助现代放大镜技术,把壮医目诊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四倍放大镜下,通过观察眼睛巩膜的色泽、形态以及眼睛上脉络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疾病的病位,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性,并做出预后判断
【中医诊疗网】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