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第九章 第三节 壮医药现状和发展前景(2)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广西民族医药协会

    1986年12月成立,挂靠在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民族医药协会是民族医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其宗旨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医药工作方针、政策,努力继承、发掘、整理和提高民族医药,积极开展民族医药科研和学术交流,团结广大民族医药人员,加强民族团结,密切党、人民政府和广大民族医药人员的联系,反映广大民族医药人员的意见和愿望,维护、保障广大民族医药人员的合法权益:协会现有会员800多人。

    民族医药报

    1989年1月5日创刊,为医药专业性周报,全国发行,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主办:该报是全国唯一专门介绍我国56个民族民间验方、秘方和家庭医疗保健知识的报纸,以"民族民间、简便实用、一心一意、服务家庭"为宗旨,着眼于交流、介绍各民族民间验方、秘方和独特的医疗技法,富有民族特色。

    广西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

    建于1983年3月,现有职工1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由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传人龙玉乾任所长。目前该所主要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民族医疗技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治疗病种达150多种,年门诊量约6万人次。该所在推广运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方面有一定的影响,美国、澳大利亚及港澳地区学者曾前来参观学习。

    广西百色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

    建于1986年4月,现有职工11人,其中中级科技人员3人,医士1人,聘请民族民间医生7人。建所以来,通过信函形式对百色地区民族医药情况进行调查,共收集单方、验方3000多条,医药歌诀2000多首及部分医籍手抄本,整理编写了《壮医学简编》、《壮医药知识汇编》。并在百色地区民族卫校、隆林县卫校及那坡县卫校开设壮医课程,在百色、靖西、那坡、德保、田林、隆林、乐业等县举办各种短期培圳班及面授、函授班,共培训学员3600多人次:该所门诊部运用灯火灸、药线点灸、刮痧、针挑等20多种壮医疗法,为群众诊治疾病,收到良好效果。年门诊量约16,000人次。1990年10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广西天等县民族医院

    成立于1987年5月,现有职工15人,其中中医副主任医师1人,中医主治医师2人,中医师1人,民族医医师1人,其他卫技人员4人。医院开设中医、民族医、针灸、药线点灸、推拿正骨等门诊科室以及配备有B超、胃电图、理疗、临床检验等设备的医技科室,突出中医药、民族医药的诊疗特色,运用民族医疗技法治疗常见病及多发病,在跌打损伤、神经衰弱、风湿、小儿疳积等病症的治疗上取得良好效果。年门诊量约83,000人次。在当地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西龙州县民族医院

    该院前身为龙州镇卫生院,1984年改为龙州县中医院,1987年改为龙州县民族医院。该院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固定资产75万元,设备总值15万元,现有职工45人,其中医技人员34人。医院门诊部设临床科室6个以及检验、放射、心电图、B超等医技科室,开放病床35张,开展针灸、拔火罐、传统针刺、壮医药线点灸、隔姜艾灸、药灸、药物竹筒拔罐、壮医药物熏蒸(热敷)、推拿按摩等民族医疗技法治疗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杂症。年门诊量约8万人次,年住院人数约700人次。

    广西马山县民族医院

    成立于1989年4月,前身是马山县合群乡卫生院。医院占地面积2057平方米,建筑面积1988.76平方米。现有职工44人,其中卫技人员39人,均为少数民族,其中中医副主任医师1人,中医主治医师4人,其他主治医师2人。医院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壮医诊疗室、针灸推拿室及相应的医技科室,开放病床60张,运用中医、西医和独特的民族医疗技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杂症、年门诊量1万多人次、该院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上一篇:壮医学史
下一篇:壮医概况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