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疔 疮
是皮肤和皮下组织受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发病迅速。根据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可分为蛇头疔、蛇眼疔等名。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等症。
1.蛇头疔
处方一:犁头草30g,铜锤玉带草15g,了哥王叶12g,生盐少许。
用法:捣烂敷患处,并经常用洗水淋之,以保持药物的湿润,每天换药1-2次。
处方二:断肠草根皮适量,生盐少许。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每天换药1-2次。
2.蛇眼疔(甲沟炎)
处方:一枝黄花,田基黄,均用鲜全草各适量,生盐少许。
用法:以上两种草药任选一种,加生盐捣烂敷患处,每天一次。
痈疮
是多个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临床上表现为红肿硬结,疼痛剧烈,发热等症。
处方一:黄葵根、楝树皮、草鞋根、糯米团、白牡丹叶、大叶仙茅、阔叶猕猴桃根、均用鲜品各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每天1-2次。
处方二:茶叶,金花草,臭牡丹叶,酸醋各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浓煎,取汁洗净局部,后撤上层金花草粉,再把臭牡丹叶捣烂炒热,调酸醋敷于患处,每天换揩1次。
中医称“乳痛”,俗称“奶疔”。临床上常见发热,畏寒,食欲减退,乳房部肿胀疼痛,发热,皮肤热等症。
处方:犁头草、毛冬青叶、堇菜、生盐各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每天1-2次。
痔疮发炎
痔疮分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临床上由于肛裂,痔核出血引起细菌感染而出现痔核肿胀发炎,疼痛剧烈,甚至大小便困难,行走不便等症。
处方一:鸟不站根适量,糯米少许(浸水发胀后用)。
处方二:枫树皮,约250g。
用法:水煎成浓汁,加水少许,洗患处,每日2-3次。
是化脓性细菌经血流进入骨内繁殖而致的骨感染,分为急、慢性二种。临床上常见患肢疼痛,红肿灼痛,不能行走活动,压痛明显,继而皮肤破溃出脓,件有寒颤高热等症状。
处方:小金樱根(软条七蔷薇)鸟不站根、千斤拔、苎麻根、了哥王根皮、木芙蓉、蛇莓,各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每天1-2次。
处方一:大白背风12g,九龙钻12g,柴九牛12g,入山虎6g,下山虎9g,千斤拔9g,桑枝15g,草乌3g。
用法:加水600ml,煎至700ml,分3次服,一日1剂。
处方二:①牛膝15g,白芷12g,威灵仙9g,肉桂9g,枸杞根30g;②肉桂油适量;③梅花钻、过山风、鸭仔风、九节风、四方钻、双钩藤、柚子叶,各适量。
用法:①水煎,分2次服,一日l剂;②外擦痛处;③方水外洗。
跌打损伤
是常见的疾患,可分为闭合性损伤(跌打肿痛、跌打扭伤、跌打内伤)和开放性损伤如跌打骨折等。
1.跌打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