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用碎瓷片锐端或铁制针具在指(趾)尖、指(趾)甲旁、肘窝、胴窝、人中、舌下青筋等处点刺出血、视病情放一至数滴血。
(二)刮治法
用铜钱(或筷子、麻丝)蘸桐油(或菜油)、药液,在脊柱两侧、胸部肌肉丰厚处,头顶、前额、鼻梁、后项、腹股沟、四肢内侧等处进行刮治,一般是从内向外或从上向下刮,力量适度,刮至该处出现暗红色瘀点或瘀斑即可。亦可用生姜块进行刮治。
(三)爆灯火疗法
用灯草芯浸透桐油或菜油,在灯上点燃后往选定的部位迅捷点灼,可听见轻微的爆炸声,被灼处皮肤可见高梁大小的白色焦点。
(四)生姜吸穴法
医者将适量生姜嚼烂含于口中,以口对准患者穴位用力吸至发红,穴位有百会、印堂、风池、风府、肩井、神阙、涌泉等。
以上四法属于急救疗法,多用于各种突发性急证。
(五)气角疗法
用2~3寸长牛角尖,在尖端锉一小孔,治疗时将角的圆口紧按于患处,医者用嘴从小孔处将角内空气吸出,造成角负压,然后用蜂蜡迅速密封小孔,角即紧附于患处皮肤。主治麻木、疼痛、扭伤等。
(六)滚蛋疗法
有滚生蛋和熟蛋两种。滚生蛋:取生蛋一只洗净晾干,然后用此蛋在前额、胸、背、腹部、手足心等处来回或顺时针滚动,至鸡蛋发热为止,主治热病。滚熟蛋:用治冷病的单药或具有重镇作用的金、银首饰与鸡蛋同煮,蛋熟后将蛋取出稍候,然后用热蛋在患者前额、额角、背部、胸腹部不断滚动,使热力和药力透过皮肤入内达到治疗冷病的目的。
(七)发泡疗法
将毛茛捣绒,取一团如花生米大小包额角或掌面腕横纹中点,有痒痛感即去掉,有水泡发出,可治疗“摆子”、“牙痛”等。
(八)佩戴疗法
将药物装在特制小布袋内,佩戴于身,或直接将药物缝在小儿帽缘上,使药物气味通过口鼻吸入来防治疾病,此法多用于小儿。
(九)熏蒸疗法
可根据病情分全身或局部熏蒸法。
1.全身熏蒸法:在土坎边挖个深洞,洞上架数根粗木棍(能够承受一个成人的重量),木棍下面置一口锅,放入药物加适量水烧开产生蒸气后,将火撤去,然后在木棍上铺垫一层松枝,四周用蔗或布围住,令病人裸坐其中,头露于外,让药液蒸气熏蒸患者至全身汗出为止。主治全身风湿麻木、疼痛、皮肤病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2.局部熏蒸法:用药罐将药煎好后从火上取下,将患处直接放于药罐口,或将药液连渣倒入盆中以药液热气重蒸患处主治局部疾患,还有用口鼻对着药罐口熏蒸治疗咳嗽、鼻塞不通等。
(十)火针疗法
视疔、癀大小,选用特制的不同规格的铁针,然后估量疔、癀顶端与根部的距离,用卡子卡在针尖适当部位(避免刺入过深或不及),将铁针烧红从疔、癀顶端垂直刺入,当速进速出。主治疗、癀类疾病。
(十一)抹酒火疗法
在粗瓷碗内倒适量白酒点燃,医者用手不断蘸燃烧的白酒敷于患处,并施以摸、拍、揉、捏等手法。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等。
(十二)烧药火疗法
取绿豆大小的硫黄,或米粒大小的麝香置于选定部位,用火媒子将其点燃,烧至患者不能忍受时去掉。此法具有较强的散寒除湿止痛之功。
(十三)纸媒筒疗法
取5寸长竹筒1个,同草纸浸透熔解后的蜡,裹于竹筒的一端,另一端罩住肚脐,然后点燃蜡纸,至蜡纸烧尽。主治小儿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
(十四)外敷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和制剂敷于选定部位以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