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美容护肤 > 护肤常识 > 正文

让你皮肤累了的“休息”计划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0-2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1级疲劳

  表现症状:仅仅是两天没好好睡觉,皮肤开始莫名其妙地干燥起来,肤色很差,没有光泽。熊猫眼和大眼袋越来越明显,想用粉底掩饰一脸的疲倦,却发现上了粉底后的皮肤看起来更差劲。

  原因分析:身体透支,肌肤无法得到相应的营养,各层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退化。干燥的皮肤因为缺乏水分的吸附力,使粉底和彩妆无法正常附着在皮肤表层,导致无法上妆。

  护理方法:保湿+去角质

  ☆抹滋润霜。洗完脸后,一定要记得抹质量好、添加保湿成分、防护性强的日霜。夜间在晚霜之前,最好抹上具有高度滋养效果的精华素。

  ☆涂滋养面膜。选择油润、温和、天然的滋养面膜,每周至少敷一次脸,敷脸时可在面膜上覆上一块纱布或纯棉布,再盖上一条热毛巾以保持温度,如此既可帮助面膜营养成分的被吸收,又可增进表皮的血液循环。

  ☆喷化妆水。在办公室的空调环境中,皮肤中水分含量更加容易减少,为使皮肤免于干燥的侵袭,有必要在干燥情况严重的办公室里常备一瓶喷雾式化妆水。

  ☆涂角质膏。先用洗面奶清洁面部,然后使用去角质膏,深层清洁皮肤,去除老化角质层,老化的角质层会阻碍皮肤吸收营养,所以必须将清洁工作做得彻底。

  2级疲劳

  表现症状:明明是用平时常用的洗面乳,却感觉很不舒服,有点肿胀,脸颊有刺痛感,使劲往脸上涂营养霜,却一点儿也不吸收。肤色看上去灰暗粗糙。虽然很累,但睡眠质量却非常差,眼睛周围经常出现黑眼圈。

  原因分析:长时间过度疲劳,皮肤处于半睡眠状态,吸收能力减弱,血液循环变慢,无法吸收护肤品中的保养成分。皮肤中的血红蛋白变少,使肤色看起来惨白灰暗。同时,肌肤的抵抗能力减弱,变得脆弱而敏感,无法适应任何化学成分的刺激。

  护理方法:舒缓+醒肤

  ☆保持良好睡眠。肌肤疲劳程度与睡眠时间很有关系,夜晚失眠最容易破坏皮肤,所以,提高睡眠质量才是美化肌肤的捷径。一旦迟迟不能入睡,可在临睡前喝一杯稀释的醋帮助进入梦乡。

  ☆外用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可以保护细胞不受紫外线等有害物质的伤害,并可以中和皮肤中的游离自由基,达到还原黑色素、减少皮肤皱纹及松弛现象的效果。特别要提到一种叫“左旋维生素C”的物质,能很容易被皮肤吸收,在抗压减压上的作用很大。外用涂于皮肤表面,可以产生很好的美肌缓压的作用。

  ☆芳香精油沐浴。当面部和身体肌肤都处于疲劳状态时,精油泡澡可快速缓解症状,其方法是在浴缸中注入温度适中的热水,进入浴缸前,加入6滴左右的精油,搅拌至精油均匀散开,泡澡约15~20分钟。通常选择洋甘菊和玫瑰精油,洋甘菊可帮助睡眠和减轻皮肤过敏反应;玫瑰精油可滋润皮肤减缓老化。

  3级疲劳

  表现症状:明明是干性肌肤,一夜之间却在T字部位有出油和粉刺情况发生。眼周皮肤干燥得厉害,在微笑的时候已经有细细的皱纹出现,皮肤变得脆弱不堪。“好朋友”来临的时间比平日提前了好几天,经期综合症较平时更加明显。

  原因分析:肌肤与身体严重疲劳,以致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被打乱,内分泌失调,细胞渐渐失去应有的生成和修复能力,皱纹和干纹陆续出现,以眼周皮肤的老化开始,继续下去会导致肌肤迅速衰老。

  护理方法:修复+抗老

  ☆注重眼部保养。皮肤疲劳、内分泌失调、生活节奏混乱等造成的血液循环不良,会最先表现在眼部,消除眼部疲劳也有利于肌肤的休息。1.用眼部按摩乳膏进行按摩。轻揉眼部周围,对眼周穴位稍加按摩,以促进眼周肌肤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弹性。2.涂上眼部面膜,20分钟后洗掉。3.涂眼霜稍加按摩,让眼周肌肉充分吸收。

  ☆多吃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一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忽略的营养元素,除了具有光保护、抗氧化和增强皮肤免疫力的功能,还能抗发炎,预防粉刺。常见的来源有鱼肝油、深海鱼油及含油量多的鱼类及植物油等。
 
  ☆摄取纤维素。要延缓老化,科学饮食很重要。饮食中应包含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它能强化体内排毒功能,还肌肤年轻面目,而且还能强化肠道蠕动,免受便秘之苦。食物中含高纤维的有蔬菜、糙米、玉米、燕麦、全麦面粉、绿豆、毛豆、黑豆、杏仁、芝麻、葡萄干等,都是抗老化的好“帮手”。

  ☆让皮肤做体操。按摩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深度放松紧绷的肌肉,多数人在接受按摩后数小时内会感到浑身非常舒畅。所以,你完全可以用手指在皮肤上轻轻滚动,这样眼疲劳与肤色脆弱都能得到改善,具体做法是:用指尖画圈。按摩下巴、面颊、眼下三周,与脉搏跳动的速度相同,用指肚不过分加力轻轻转动,大约用30~60秒的时间。如果能加入芳香味道的按摩膏,效果会更加明显。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