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美容护肤 > 化妆技巧 > 正文

心机耍在下眼睑 3招画个魅力眼妆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2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和上眼睑比起来,下眼睑几乎在彩妆过程中处于被完全忽略的状态。要知道,说到下眼睑不只是像你想象的那样遮遮黑眼圈就行了,这只是最最基础的。其实,下眼睑还有很多让你的妆容更完美的可以开发的修饰方法。三种方法,让你只需通过改变下眼睑的化妆方法,就能让眼睛更具神采!

  彻底解析提升下眼睑魅力的三个关键部位

  Point1:内眼角

  集中光感的关键部位,增加立体感和好感度

  提亮内眼角是让眼睛看起来立体有神的最简单的办法。同时白色在视觉上也会给人以扩张感。

  Point2:泪袋

  强调色彩感,让眼神看起来灵动温和

  泪袋不同于眼袋,它是紧贴着下眼线的位置,在泪袋上涂上一点珠光眼影,眼神就会变得闪闪动人。

  Point3:外眼角

  用点冷色调,立刻呈现小脸效果

  从正面看,外眼角要比内眼角向后侧有延伸感。稍用点冷色,就会让眼型立体起来。

  Rules 1

  三段式画法 强调立体感眼型

  适用的眼型:单眼皮、内双、容易浮肿的眼睛

  将下眼睑分成三段,然后运用同一色系中深浅不同的颜色,通过层次营造出立体感。按眼尾下方—泪袋—眼角下方的顺序。眼尾用深色收缩,泪袋用中间色过度,眼角则用亮色提亮。这个分段和人的眼睛是保持一致的,眼白—黑眼球—眼白,用深浅不一的颜色给这三段上色,眼型自然会看起来立体。

  1、深咖啡色在眼尾增加阴影感:用深咖啡色眼影从外眼角向内刷,刷到三分之一即可。可在眼尾下方用刷子稍晕开,制造阴影效果。

  2、金色刷中央,突出眼型:然后用稍浅的金咖色刷在下眼睑中间三分之一,要将刷子放在正中央,然后向左右横刷,这样效果较自然。

  3、浅米色在内眼角提亮:内眼角下方的三分之一处用浅米色提亮。米色比白色的洁净感更强。

  4、用浅米色晕染整个下眼睑:从下眼睑后二分之一开始向眼尾刷。光泽能提升立体感,且让颜色更和谐。

  5、纵向刷睫毛,增加眼睛宽度:最后,将睫毛膏刷在下眼睑后三分之一。纵向刷会让眼睛看起来更大。

  加强下眼睑中央 扩眼效果最强

  Rules 2

  适用的眼型:细长眼、小眼睛

  加强下眼睑中央位置,尤其是睫毛的长度和浓度,会让眼型看起来有纵向拉宽的效果。下睫毛借助假睫毛的效果,要比睫毛膏更自然。然后使用黑色和白色这两个对比色,更能强调眼型的变化。

  1、先用黑色眼影粉刷在下眼睑中央:颜色不要重,晕开些会较自然。可比平时的眼线宽些,会让眼睛看起来大。

  2、在眼尾的三分之一处用银色做过渡晕染:黑色下眼线易感觉隆重,所以用银灰色将黑色晕开。

  3、剪一段下眼睑长度三分之一长的睫毛,贴在下眼睑中央:注意,假睫毛要和真睫毛完全重叠,可借助刷子刷齐。

  4、将后三分之一的睫毛稍稍梳理:用横排刷的睫毛膏将后面的睫毛稍稍上色,更自然。

  5、白色眼线让眼型更圆:最后用白色眼线将下眼睑的粘膜填满,眼尾和眼角可稍淡。

  Rules 3

  适用的眼型:看起来凶巴巴的眼睛、偏方的眼型、三角眼

  用眼影横向刷在下眼睑,让脸型在视觉上有被拉宽的效果,会营造出两种感觉:过于可爱或知性亲和。可爱不是我们想要的,颜色的选择很关键,棕红色或古铜色都是体现亲和力和优雅感的关键。看起来刻薄的三角眼、吊眼都可以试试这种画法。

  1、下眼影要将眼角空出来,眼尾宽出去:先用细刷子将棕红色刷到下眼睑,注意要将内眼角的位置空出来,在眼尾处向外稍稍延伸一些。

  2、用橙色叠着刷,眼影更自然:用浅一些的橙色,叠着刚才的棕红色眼影边缘再刷一遍,让眼影变得宽一些,同时颜色也自然了。

  3、将黑色眼线在眼尾晕开:为了增加轮廓感,用黑色眼线笔轻轻描在眼尾三分之一处。4。最后,在内眼角用浅米色提亮:长度只是下眼睑三分之一长度的一半就行了。

  下眼睑彩妆要这样选:

  刷头要尽量细小:不管是眼影刷还是睫毛刷,刷头都要比上眼睑用的至少小一半,尤其是睫毛刷,最好选螺旋状,不管是横着用还是竖着用,都能让下睫毛自然纤长。

  颜色要暗,最好是冷色调:眼线和眼影的颜色都不易用艳色,那样容易感觉太过可爱。冷色调的银、棕、灰色都是好选择。

  质地要软:下眼睑的色块不宜死板,软一些的眼线笔适合晕开,效果更自然。

  1、思魅欧珀莱翘长绒羽睫毛膏/240元

  2、benefit坏女孩防水眼线笔/230元

  3、香奈儿格形双色眼影/420元 4.BOBBI BROWN流云眼影膏/300元 5.Voiume下睫毛专用睫毛膏/40元.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