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西医结合 > 正文

中西药搭配治病效果会更好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7-0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关系1:药效相乘

例:腹泻,使用抗生素+黄连

有时候某些西药和中药相遇的结果是药效加倍、各显神通,能够使疾病很快开始好转乃至痊愈,此时可以认为西药和中药出现了作用相乘的效果。

例如饮食不当感染了细菌,我们会出现腹痛、腹泻,到医院化验检查后如果被确诊患上了急性细菌性痢疾时,西医经常会开一些消炎类的治疗药物,倘若再加上中药如黄连、黄柏,它们之间就能相互配合大大增强治疗效果。

关系2:药效相加

例:发烧,使用APC+柴胡

有些西药和中药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一方借助另一方的功效提升自己的药效,或者取长补短。这时候中西药合用就是相加的能量。

例如因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一方面要以柴胡类中药对付病毒,柴胡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解热作用,而且有毒性低、退热迅速的优点。如果同时再用些解热镇痛药,例如西药APC等,发热症状可以很快缓解。

延伸阅读⇒⇒

中西医结合 有效治早泄

中医的肾≠西医的肾

中西医对待炎症大不同

哪些中西药不能配服

关系3:药效相减

例:消炎,使用氯霉素+蛇胆川贝液

当中药和西药配伍不恰当的时候,会使得某种药物的副作用大大增加,或者造成疗效反而下降的情况出现。这就是中药和西药之间作用相减,一定要尽量避免联合使用。

当我们身体出现炎症时,有时会用到氯霉素,如果再用利胆的蛇胆川贝液、藿胆丸等中药,会因为彼此相互作用抵消,而大大降低药效。

关系4:药效相除

例:感冒,使用桑菊感冒片+安眠药

这里所说的是不听医嘱盲目服用药物的结果。当所服用的中药和西药之间存在明确的使用禁忌时,后果往往非常严重,何止是药效相除的作用,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当出现风热型感冒时,因为头痛、咳嗽、口干、咽痛,可以选用桑菊感冒片。但这种中成药含“甙”类,有抑制呼吸的副作用,如果因为失眠同时在吃安眠药,就会因为副作用相同,而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抑制呼吸功能。

1.维生素B6+牛黄解毒片

关键词:发生化学反应,加重患者症状

牛黄解毒片、感冒宁等西药,如果与含有“鞣质”成分较多的中药,如石榴健胃丸、五味子糖浆、老鹳草、虎杖等合用,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宜吸收的络合物,反而加重消化不良

2.西药代表:苦味健胃药+蜂蜜

关键词:发生物理反应,抵消药物作用

健胃药中有许多是苦味的,苦味西药不可以同甜味中药一起服用,例如在服用龙胆酊的同时,服用蜂蜜、大枣等中药,苦味药物对味觉神经末梢的刺激被甜味药抵消,就降低了原有的健胃作用。

3.复方新诺明+山楂

关键词:酸碱不合,加重副作用

磺胺类抗菌药容易在人体内形成结晶,故而需要多饮水以减轻肾脏的损害,如果和乌梅、山楂、山茱萸等酸性中药合用,就会加重这种副作用。

延伸阅读⇒⇒

中西医结合 有效治早泄

中医的肾≠西医的肾

中西医对待炎症大不同

哪些中西药不能配服

不是说西风胜过东风,也没必要一定东风压倒西风,东风与西风各有擅长。

何不让我们兼收并蓄?只要聪明地选择,中西药就可以配合得天衣无缝,使用起来如虎添翼。

1.选择治疗效果相近的药物

中药和西药有的秉性不合、见面就出故障,有的却脾气相投、效果互补。例如感冒时,西药康泰克、泰诺、白加黑可以减轻鼻塞、头痛的症状,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冲剂可以清热解毒、用于头痛流涕,联合使用可以巩固疗效。

2.选择副作用不相符的药物

联合使用副作用相同的中药和西药,甚至会翻倍加重副作用,错开副作用也就相当于降低了药物反应。最成功的例子是甘草与链霉素同用,链霉素可以消除呼吸系统炎症,但容易引起听觉神经损坏,加上甘草后,原来因链霉素毒性作用不能使用者有80%可以使用了。

3.利用西药治标、中药调本

根据西药见效快、中药从体内调理的特点选择。例如慢性哮喘、支气管炎的患者往往伴有肾虚,可以在使用西药控制感染的同时,加用淫羊藿、干姜、细辛、熟地等补肾的中药,能获奇效。

4.错开服药的时间

即使中药和西药没有明显的配伍禁忌,也要分开服用。根据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和配伍禁忌安排,主要药物餐前服,次要药物餐后服。例如治疗风湿时,中药桂枝芍药知母汤、雷公藤片等餐前服,消炎痕、强的松等西药餐后服。

感冒究竟吃哪一种药好?小药箱里中药、西药琳琅满目,似乎让我们无从选择。其实西医敏锐,中医博学,掌握它们的混搭原则,让中西合璧就是强强联手了。

延伸阅读⇒⇒

中西医结合 有效治早泄

中医的肾≠西医的肾

中西医对待炎症大不同

哪些中西药不能配服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