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4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不仅受到国内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国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什么是中西医结合?
经过40多年来的实践,这似乎不应该再成问题,但由于汉字的特点,“医”可以有多种解释,它既可以是“医生”,也可以是“医治”,还可以是“医学”。所以有人认为中西医结合就是中医生与西医生的团结合作,有人认为是合用中西两法治疗。
中西医工作人员的团结合作当然重要,它是中西医结合的先决条件,只有中医与西医团结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可能有中西医学的结合,但单纯中西医工作人员的团结合作不直接等于中西医结合。
合用中西两法治疗以求得到既高于中医治疗也高于西医治疗的效果是中西医结合的初步做法。应该承认,这种做法最容易被人认可和接受。在国内,中西医结合之所以受到许多病人的欢迎正是由于疗效,在西方国家目前也出现类似情况。美国把西医以外的医学称为替补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主要包括草药、针灸、按摩、脊柱按摩、气功、瑜珈等。据2004年夏美国国家卫生院cam中心的报道,对美国50个州成年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2002年的12个月中成年人有36.0%用过cam,其中55%的人的理由是cam与常规西医治疗合用能增进健康。不过,中西两法的简单相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但往往是中西医有机结合的先导。
对中西医结合的正确理解显然是指“医学”而言,因为中西医结合的提出是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论断有着密切联系的,而且中西医结合的目标是“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
中西医能否结合?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在观点、方法和手段上都有很大不同,从理论到实践各成体系,于是便有人怀疑其结合的可能性。在医学发展史上,确有不同体系无法结合的事例。宗教化的盖伦医学与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西医学便是彼此排斥、无法结合的,前者不允许后者存在,只有淘汰了前者,后者才得以发展。宗教化的盖伦医学遵循的是经院哲学,充斥着迷信和愚昧,其结果是造成烈性传染病的大流行和大批病人的死亡,而中医学则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概括和总结了防治疾病的实践经验。中医学与现代西医学是互补的,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医学的发展。
有人认为中西医学研究的对象不同,所以不能结合。因为中医研究的是“形上属性(证候)的人”,西医研究的是“形下属性(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的人”,这两种研究对象是“不可通约的”。中医依赖系统方法,西医依赖还原方法,这是研究对象对研究方法的必然选择,这两种研究方法也是“不可通约的”。
这个推论关系到中西医能否结合的根本问题,有必要予以探讨。首先,它混淆了对象与观点、方法、手段的概念。研究对象是指研究中观察和思考的客体,它是独立于研究者而客观存在的。至于观点、方法和手段,则取决于研究者所处的历史条件、哲学思想、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同一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不同的对象,同一对象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医学,总归离不开研究人类生命过程。所以,从根本上说,中医学和西医学是相通的,不存在因研究对象不同而不能结合的问题。其次是关于系统方法与还原方法“不可通约的”问题。有人一说到西医学便是细胞病理学、局部定位思想、微生物学和特异性病因观念,一说到中医学的研究方法便是系统论,并强调在中医学中早已包含系统论的合理内核,是世界上首先把系统方法成功地运用于医学之中。其实,现代的系统论源于西方,早已在现代医学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神经–内分泌学说、稳态学说、应激学说、受体学说以及免疫学、环境医学、身心医学、社会医学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以及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无不说明西医学已经越来越注意系统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