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中国中医药报 2010年10月29日
□ 蔡晓刚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瘙痒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瘙痒为突出表现的感觉神经机能异常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一处、多处呈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的瘙痒,有时还可有烧灼、蚁行等感觉。与季节关系明显,饮用酒类、吃海鲜、情绪刺激、衣服摩擦,甚至某些暗示均可使瘙痒发作或加重。
本病与中医“风瘙痒”、“痒风”相类似。其病机或因感受风、湿、热三邪聚结皮肤;或因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阴虚血燥血瘀,肌肤失养所致。《诸病源候论》载:“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总之,本病多因风邪所致,即诸痒皆属于风、属于虚。“血虚生风,风盛则痒”。
施术时令患者取仰卧位,并充分暴露出肚脐眼。术者将罐拔于肚脐眼(神阙穴)处,留罐5分钟(视之皮肤潮红充血为度)后起罐,随即将麝香风湿膏外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拔罐后外受风寒导致腹痛、腹胀)。接着术者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瘙痒处(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每处施温和灸10~20分钟。肚脐眼处每周拔罐两次,瘙痒处每日灸一次,连续施术15天为一疗程。
《针灸问对》曰:“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即无论虚实寒热,哪种邪气所致的瘙痒性皮肤病皆可用温和灸治之,利用艾灸时热力渗透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肚脐眼联系全身经脉,通过经气循行可以交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在此拔火罐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患者平时注意内衣要柔软宽松,宜棉制品或丝织品;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搔抓、热水烫洗;限制饮用酒类、浓茶、咖啡及辛辣食品,少吃鱼虾蟹等动风发物。需要提醒的是,长期顽固性全身性瘙痒或老年性瘙痒,要特别注意有无内脏疾患或恶性肿瘤存在;不宜长期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