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中国中医药报 2011年5月5日
□ 孔明云 青海省平安县中医医院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理变化是以胃黏膜退化,胃壁变薄,胃腺萎缩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多种因素导致胆汁反流,致使胃黏膜长期处于炎性剌激,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中医认为多因饮食失节,情志内伤等多种因素损伤脾胃所致。病理上以脾胃升降失调为重点,多以脾阳虚弱或胃阴不足为本,湿热郁阻,气滞血瘀为标。临床多见虚实相兼或虚多实少之症,初病在气,久病见阴虚络瘀或虚寒兼瘀。
对于本病的治疗,笔者认为,一要补虚扶正,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胃黏膜细胞保护因子的释放,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二要活血和络,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以利抗菌,促进炎症细胞吸收;三要调理升降,使阴阳和谐,寒热平调,升降复常;四要清热解毒,防止癌变。在上述治疗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自拟益胃抗萎方,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良好。
益胃抗萎方以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白芍30克,当归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丹参30克,黄连6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为主方,水煎服。胃痛隐隐,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后疼痛发作或加重,食少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表现为脾胃气虚者,重用黄芪、加人参、干姜、茯苓,甘温补中,振奋中阳;脘腹灼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为胃阴虚亏,加麦冬、山药、玉竹、石斛甘凉濡润,滋养胃阴;由于肝胃关系至关密切,肝气太过或不及均会影响胃的功能,清代医家叶天士主张“醒胃必先制肝”,常以木瓜、乌梅、白芍等酸甘化阴之品,则有利于胃阴的自复;胃酸缺乏者,加乌梅、木瓜、白芍、甘草之类酸甘化阴;脘痛腹胀,喜暖喜按,脾胃虚寒者,加高良姜、香附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若寒重,可加吴茱萸、干姜、丁香;脘腹胀满,连及胁肋者,加佛手、香椽皮、玫瑰花疏肝和胃理气;饱胀厉害,嗳气频作,加旋覆花、厚朴花、陈皮和胃降逆;痞满甚加半夏、干姜、黄芩苦辛开降;脘痛如刀钻,疼痛固定,加延胡索、红花、桃仁活血化瘀;肠上皮化生及异性增生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药子,解毒防癌,其中蒲公英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养阴,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又具抗癌之功,为治疗萎缩性胃炎常用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