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中国中医药报 2011年6月9日
□ 魏文浩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
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专治杨梅毒疮。生苡仁甘淡渗利,寒可清热,上清肺中之热,祛痰排脓以清肃肺气;下利阳明之湿,消痈散结。白花蛇舌草性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善清阳明经之毒邪,利湿排毒。
王某,男,26岁,2001年4月23日初诊。面部痤疮已7年,每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而加重,迭用中西药口服或外用,无明显疗效。刻诊:颜面可见散在油脂样丘疹,大小不等,有脓点,大的红肿疼痛,挤则溢出脓性分泌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黄厚,脉弦数。证属阳明湿热,上壅头面。治宜清阳明湿热,解毒消肿。处方:土茯苓40克,生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大黄15克,黄连12克,生地30克,升麻10克,粉丹皮10克,赤芍15克,蒲公英50克。上方加减共服21剂,痤疮已愈。嘱其多食清淡食物、水果;忌食油腻、鱼虾、各种肉食。1年后随访未复发。(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