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临床医案 > 正文

明辨虚实治寒热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1-1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明辨虚实治寒热

中国中医药报  2011年9月8日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此为阴虚不足,阴虚则热之证,应尊王太仆“寒之不寒,责其无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大法。方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热之而寒者”,指用辛热药物治疗寒证,病不愈而反寒者,是肾阳(真阳)不足的虚寒,而非有余之实寒;“取之阳”即治宜补其肾阳(命门真火)。此为阳气不足,阴寒弥漫之虚寒证,应采用王太仆“热之不热,责其无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疗大法。选方金匮肾气丸、右归饮等。笔者跟随姜良铎老师学习期间,亲见其临床遇到寒热错杂之证,不被假象所迷惑,而是在复杂的症候群中去伪存真,紧扣主要病因病机,合理用药。

案1 林某,男,56岁。患者鼻衄量少,反复不止1周。头晕目眩,耳鸣心悸,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无苔,脉沉细数。探寻病史为过食辛辣、酗酒,内伤房事,肾阴暗耗,劳伤太过,虚火炎上,灼伤鼻络而发鼻衄。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衄。处方:生地黄30克,怀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桑白皮15克,白茅根15克,枸杞子15克,荆芥炭10克,仙鹤草12克,功劳叶12克。服上方3剂后,鼻衄已止,余症好转。为巩固疗效,上方去荆芥炭,加麦门冬15克,再进6剂,诸症悉除。

按:肾为水脏,肾阴亏虚,不能克火,火热炎上动血而致鼻衄,反复不止。肾虚则髓海不足,不能濡养清窍,故眩晕耳鸣。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内动,则心悸。阴虚内热,故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肾虚腰府失养,则见腰膝酸软。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原则,当补不足之阴,以制亢盛之阳。方中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滋补肾阴,以制虚火;怀山药、茯苓补养脾肺之阴,以养肺济肾;知母、黄柏清热泻火,使火不动血;桑白皮、白茅根、丹皮清热凉血止血;仙鹤草、功劳叶为董建华“补气不上火,清热止血”之经验药对。全方共奏滋阴补肾,降火止血之效。

案2 刘某,女,61岁。患者素有肺心病数年。近来气短喘息,不能平卧,面部及双踝关节浮肿,眼睑尤甚,身热,体温38.5°C,口干渴,不欲冷饮,纳谷未进,小便清,大便溏。就诊前曾静脉滴注青霉素、地塞美松、氨茶碱1周,又服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中药数剂。发热不退,气短喘息仍作,病情日重。切其脉疾数无根,唇虽干而舌润,身热但不喜冷饮。为真寒假热,虚阳外越之候,急投益气回阳,补肾纳气之品,以达引火归元。处方:人参12克,炮姜6克,五味子6克,麦冬12克,防己10克,甘草6克,金匮肾气丸10克(包煎)。服上方2剂后,喘息减轻,体温降至37.6°C。服7剂后,诸证悉平。于是上方加沙参10克,蛤蚧粉3克(分冲)、桑白皮10克,加减共服35剂,病告而愈。

按:此病例为真寒假热之证。王冰注“(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句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此为治疗真寒假热之法,即用大热之附子、炮姜、桂枝以驱寒,《灵枢·终始》指出:“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此案用生脉散益气生津,意在“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制附子、桂枝引火归元,导火入宅,使水火互济,阴平阳秘,药证合拍,故取佳效。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