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外科 > 正文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9-0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导读: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包括中草药治疗、鲜中药发泡治疗、中药熏洗泡敷治疗、针灸火罐治疗和推拿按摩治疗方法,这五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各有特点。

中草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不少病例报告,但缺乏统一的中医症分型诊断标准和前瞻性研究,也少有长期随访的远期疗效资料,所以中草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以下介绍几种辩证治疗方案,可供参考:

(1)有学者以补肾祛寒、强督助阳为主,辅以化湿疏风、散寒通络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大法,并注意调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若有瘀邪化热之证,则需先予以补肾清热法,待标热得解后,仍以补肾强督治本之法收功。如补肾强督治?汤临床疗效满意。其方药组成如下:熟地黄15g,淫羊藿12g,狗脊30g,制附子9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15g,骨碎补15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2g,赤芍白芍各12g,知母12g,土鳖虫6g,防风12g,麻黄3g,干姜6g,怀牛膝12g,炙穿山甲9g,炙草乌9g。

(2)有学者将强直性脊柱炎分为两大类型,即肾督阳虚、寒湿瘀阻型和肾督阴虚、湿热瘀滞型。前者治宜温肾壮督、散寒通络,药选鹿角霜、淫羊藿各10g,生黄芪30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露蜂房10g,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桂枝、炙蜣螂各10g,炙蜈蚣3g(研末吞服),鹿衔草15g,甘草6g。后者治宜滋养肝肾、清热化瘀,药选生地黄、熟地黄、龟板(先煎)各15g,枸杞子肉苁蓉各10g,紫河车、全当归、赤芍、白芍各15g,鸡血藤30g,广地龙、炙僵蚕各3g,川桂枝8g,青风藤30g,炙全蝎3g(研末冲服),甘草6g。二者均可加服益肾蠲痹丸。

(3)有学者采用补肝肾,益气血,疏风散寒,活血止痛为主治疗本病。其方药组成:葛根15g,白芍15g,当归15g,黄芪20g,川芎9g,桂枝9g,姜黄9g,狗脊15g,川续断15g,补骨脂15g,独活9g,桑寄生15g,络石藤15g,千年健9g,老鹳草15g,党参15g,全蝎9g,地龙9g,延胡索9g,威灵仙15g,甘草6g。偏湿热去桂枝、姜黄,加苍术黄柏、生地黄;脊背僵硬强直、活动受限加鹿角胶、龟板胶冲服。

发泡疗法,包括鲜中药发泡疗法,古代称为“天灸”,现代称为“药物发泡灸”,是指采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抹或贴敷在穴位、病处,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有如火燎之状,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法。

(1)发泡灸源流

战国时期和晋代:发泡治病,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蓟”(芥子泥)敷“中颠”(百会)发泡,以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载以药物贴敷穴位使之发泡以治病的验方很多,可谓“发泡灸”的奠基时期。宋代:宋代率先将发泡疗法称之为“天灸”,王执《针灸资生经》卷三中说:“乡居人用旱莲草椎碎,置在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为药物发泡疗法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表明,在宋代,以发泡灸疗法防病治病已相当普遍。明、清时期:此期发泡疗法的使用更为广泛。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治疣痣黑子,斑蝥三枚,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钱炒黄去米,入蒜一枚,捣烂点之。须臾即泡,三五日脱落。”赵学敏《串雅外编》有:“治喉痹……独蒜瓣半枚,银朱少许,共捣如泥,摊药膏上,贴眉心印堂穴,如起泡流水无大碍,勿误入目”。朱棣所编《普济方》中说:“目赤肿痛,红眼起星,生移星草捶烂如泥,贴内关穴,少倾发泡,揭去。”晚清时代的外治专家吴师机《理瀹骈文》一书中所述的发泡方剂有膏、丹、丸、散、饼、栓、泥等多种剂型,所载的发泡验方不胜枚举,并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科等疾病,扩大了应用范围。总之,历代众多医籍中均载有不少发泡疗法的方剂,内容丰富多彩,方法多种多样。

(2)现代应用及研究

近百年来,发泡疗法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专家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突破性的创新,并开始用于疑难痼疾的治疗。例如发泡疗法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腮腺炎风湿关节炎、获得性寒冷性麻疹、变应性鼻炎、额窦炎、梅核气、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强直性脊椎炎、胃脘痛均获得满意的疗效。临床例证不胜枚举。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发泡疗法治病机制在于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亢进者下降,低下者升高,趋向协调平衡,正是《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理论的体现。

综上所述,发泡灸起源于战国时期,奠基于晋代,定名于宋代,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应用。近代,发泡灸已引起国内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发泡疗法的治病机制将成为研究的热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定会大放光彩。

中药外治中,熏洗泡敷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独特的疗效。具有副作用小,老少皆宜的优点。只要配方科学,操作得当,有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常用强直性脊柱炎熏洗泡敷配方由透骨草、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木瓜、羌独活、防风、威灵仙、红花、当归、川芎、川草乌、制乳没、细辛、桂枝、川椒、艾叶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温经通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散寒止痛、驱风除湿、舒筋强骨等作用,可谓标本兼治,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特的疗效。

(1)治疗方法

1)将强直性脊柱炎熏洗泡敷方药用清水洗净后沙布包好;

2)加清水适量(2000~3000ml),浸泡30~60分钟,文火煎沸30分钟;

3)滤出药液,可加食醋适量(100~500ml),再煎沸即可;

4)熏:乘热熏患部,有条件者可将药液用雾化器加热雾化熏患处。20~30分钟;

5)洗泡:待药液稍温和后(约45~50℃左右),浸泡或擦洗患部。20~30分钟;

6)敷:用毛巾浸泡药水,趁热取出,稍加拧干,敷于患处。温度以能耐受不会烫伤为度,用二条毛巾交替,20~30分钟;

7)结束后,将患处擦干,避风2小时。每日一至二次,保留洗熏液及药袋回锅,供下次使用,一般药液可重复用2~3天。20~3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

(2)注意事项

1)掌握水温,以防烫伤。一般以局部皮肤潮红、有热感传导和关节有温暖轻松感为适度。注意环境温度,注意保暧,以防受寒。可辅助神灯照射;

2)如有全身反应,例如有发热感等,提示药物透皮吸收较多,可停治疗,次日再用;

3)皮肤有破溃处禁用。对药物发生过敏者禁用;

4)此法以能耐受为度,对严重虚弱者慎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

5)配合推拿按摩和功能锻炼效果更佳。

熏洗泡敷疗法,属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因药物集中在病变部位,与全身用药相比副作用小是可想而知的。药力结合热力,可使药物作用发散,直达病所,气血运行,经脉流畅,既驱邪外出,又减轻症状,达到通则不痛和标本兼治的目的。本法如果使用得当,疗效肯定。但由于疾病个体差异较大,即使同一患者,不同病期治疗也有所不同。所以本法看似简单安全,仍需在医师指导下开方用药和辨证施治,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骨痹”范畴,痹者,闭也,闭塞之义也。当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经脉,阻滞经络,气血凝滞,导致脉气不通,日久则损筋伤骨,发为本病。治以补肝肾、益精血、温经络、止痹痛。针灸火罐疗法,具有调和气血、活血通络、扶正祛邪、消炎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理论认为针灸火罐疗法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直接阻断局部炎症介质,增加患处血流量,改善组织循环,使疼痛消除。针灸火罐疗法奏效快,疗效高,简单易操作,安全无副作用。

(1)取穴

1)华佗夹脊穴:华佗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每隔一椎体交替取穴)内夹督脉,外邻膀胱经,具有沟通两经的作用,故针刺夹脊穴可调节经络血,促进背部气血的运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夹脊穴局部都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针刺夹背穴可调节神经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病灶炎症的消退及正常组织的再生;

2)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有调整和振奋全身阳气的重要作用。若督脉不和,则脊柱强痛,所以本病当属督脉病。督脉之气维系着肾与命门的功能,统摄人体的真元。所以以督脉穴位为主,益肾壮骨,温阳通络;

3)膀胱经:膀胱经在背腰部的一条循行线与督脉的一分支同行,所以辅以膀胱经这条侧线上的穴位,实则通督温阳壮骨,同时膀胱经又为诸阳之长,取之有加强振奋阳气的作用;

4)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如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十七椎下、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双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等;

5)随证取穴:若口苦咽干加太溪、太冲,若引起髂胫束紧张加风市、环跳。若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加承扶、殷门、委中等穴。膝关节受累加内外膝眼,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骶髂关节疼痛明显加环跳、阴廉、阿是穴;

6)其他:大椎、身柱。

(2)针法

在针法上,选用补法,平补平泻,阿是穴采用泻法,并加艾灸。以益肾壮骨,温阳通络,体现了“寒则温之,闭者通之”之意。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下向上发展的。先取病变上两个节段穴位以劫之,再取病变部以脱之。方能收到满意的效果。风寒湿痹型可用火针,火针最善温通经脉,散寒除痹。且火针对腧穴的刺激时间长,刺激量大,能起持久的治疗作用。

(3)操作方法

1)电针疗法:取穴以华佗夹脊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选穴时以病变累及部位的上两个脊椎节段开始向下取穴,每次取上述穴位7~9个为一组(膀胱经双取);

2)操作时先常规消毒,然后先上后下针刺,进针得气后行补法,待出现针感传导或有温热感时留针,接电针治疗仪,夹脊穴与夹脊穴连接,督脉穴与督脉穴连接,膀胱经穴与膀胱经穴连接,负极接上部穴位,正极接下部穴位,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10~3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5天,再行下一个疗程;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