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外科 > 正文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委中毒

    委中毒是发生在胭窝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医宗金鉴·委中毒》云:“木硬肿痛、微红、屈伸艰难。……缓则筋缩而成废疾。”其特点是胭窝部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届伸不利,愈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相当于西医的胭窝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病因病机]

    多因湿热下注,流于脉络所致;或因患肢溃破、足跟皲裂、冻疮溃烂、足癣、湿疹等感染毒邪.以致湿热蕴阻,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

    [诊断]

    初起委中穴处木硬疼痛,皮色不变或微红,形成肿块则患肢小腿屈伸困难,行动不便。伴恶寒发热、纳差等症状。如肿痛加剧,身热不退,约2—3周后则欲成脓。溃破后2周左右而愈。脓成后切口过小或位置偏高,或任其自溃,脓出不畅,则影响疮口收敛。疮口愈合后,患肢仍屈曲难伸者,经功能锻炼后,约2—3个月可恢复正常。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湿热蕴阻委中穴处木硬肿痛,小腿屈曲难伸;伴发热,口干纳差;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下注,蕴阻于胭窝,致经脉阻塞,气血凝滞,故硬肿木痛;邪毒阻滞经络,以致经络不利,故屈伸不利;湿热内蕴,故发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均为湿热蕴阻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消肿。

    方药: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加减。湿热重者,加革藓、生苡仁清热利湿;脓成者,加炙山甲、皂角刺消毒排脓。

    二、外治法参照“颈痈”。脓成宜切开排脓,刀口位置应在胭窝中央折纹偏下方。

    [预防与调摄]

    参照“颈痈”。

    脐痈

    脐痈是指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多见于初生婴儿。多因结扎、剪断脐带,或在包扎处理时感染毒邪而发病。也可由于脐部的先天性畸形卵黄管残留症或脐尿管闭合不全而继发感染邪毒引起。其特点是初起脐部微肿,渐大如瓜,脓稠无臭则易愈,脓水臭秽则成漏。

    [病因病机]

    因先天不足,脐部发育不全,复因心脾湿热,火毒注入小肠,结聚脐中,以致血凝毒滞而成。亦可因脐中出水,复因搔抓染毒而引起。

    [诊断]

    发病前有脐部湿疮史,或有脐孔排出尿液或粪便史。

    初起脐部微痛微肿,渐渐肿大如瓜,皮色或红或白,触之疼痛。成脓时伴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溃后脓出稠厚而无臭味者容易收口。

    如溃后脓出臭秽,或夹有粪汁,创口久不收口,脐孔部胬肉高突,脐孔正中下方有条索状硬结,则已形成脐漏。

    辅助检查:对久不收口的患者,可做瘘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热火毒脐中肿胀,皮色红,疼痛;伴发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湿热毒邪蕴结于脐中,致毒滞血瘀,故肿胀疼痛;湿热蕴久化火,故全身发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湿热火毒之象,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

    (二)气虚挟湿创口经久不敛,脐孔部胬肉高突,中心有漏管,脓出臭秽;伴面色萎黄,肢软乏力,纳差,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