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 > 正文

哪些病可用“冬病夏治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10-1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导读:中医认为,冬病夏治是很好的治疗方法,而适宜用冬病夏治的疾病往往是,冬天发作,夏天缓解。那么哪些病可用冬病夏治法?如哮喘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筋骨痛等。

中医认为,伏天时,人体皮肤的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在这个季节患者应养其内虚之阳,以助阳气的生长,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在夏天对某些“冬病”进行治疗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哮喘

哪些病可用冬病夏治法?

哮喘常于冬天发作,可采取冬病夏治。根据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哮喘不常发作的夏季,对脾肾阳虚、夏轻冬重的慢性哮喘患者,可采取温补脾肾的治法,以扶正固本,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临床常用的验方有“冬病夏治咳喘膏”。

这种药膏的制用方法是:取炙白芥子、元胡各7克,甘遂细辛各4克。先将上药共研细末,再将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然后将药膏均匀地敷于患者背部两侧的肺俞、心俞、膈俞三对穴位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贴敷时间为每年的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共3天。每次贴敷4-6个小时,一般可连续贴敷3年。

编辑推荐

冬病夏治的5种中医方法

饮食:教你6个防治夏季病的食疗方

中医揭秘:8种疼痛暗藏的疾病危机

 

了解更多疾病护理和健康饮食请进入>>>中医疾病频道

注!中医诊疗网中医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肩周炎

哪些病可用冬病夏治法?

该病又叫“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肩周疼痛,且伴有肩关节外展及其外旋功能受限。中医认为,该病多因人体的肾气不足、气血渐亏,加之长期劳累或受凉而形成。在夏天,一般对该病患者可采取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可将独活寄生汤加减后用水煎服。其主要方药有:独活9克,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音交)、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

同时,患者还可采取外治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取葱汁、姜汁、蒜汁各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然后将药膏分别贴敷于患者患侧的肩髃(音余)、肩髎(音辽)及曲池穴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编辑推荐

冬病夏治的5种中医方法

饮食:教你6个防治夏季病的食疗方

中医揭秘:8种疼痛暗藏的疾病危机

 

了解更多疾病护理和健康饮食请进入>>>中医疾病频道

注!中医诊疗网中医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膝骨性关节炎

哪些病可用冬病夏治法?

膝骨性关节炎是人体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该病一般在冬春和秋冬交界时期较重,而在夏季较轻。在临床上,患者可在每年的夏季用中药热敷的方法进行治疗。

方法是:取透骨草、伸筋草各30克,苏木海桐皮各20克,嫩桑枝、威灵仙各15克,红花、鸡血藤、白芷各12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秦艽、全当归各9克。先将上药用布包裹后放入锅中,加入1000克的清水煎煮40-50分钟后取出药包,然后将两条毛巾浸于药液中,待药液温度晾至38-42摄氏度时,取出毛巾将其敷于患处。每次敷30-40分钟(要保证药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8-42摄氏度)。患者每日可敷1-2次,每治疗一周后,要间隔2天时间,21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每剂药可连用2-3天。

编辑推荐

冬病夏治的5种中医方法

饮食:教你6个防治夏季病的食疗方

中医揭秘:8种疼痛暗藏的疾病危机

 

了解更多疾病护理和健康饮食请进入>>>中医疾病频道

注!中医诊疗网中医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湿性筋骨痛

哪些病可用冬病夏治法?

风湿性筋骨痛采取“冬病夏治”方疗效好。该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其病变部位主要在颈肩、腰背、肘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等处。患者主要有关节酸痛的症状。治疗该病应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为主,可在夏天采取如下方法进行治疗。

方法:取生首乌、生川乌、山奈各2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后置于棉垫上,再将棉垫敷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然后用热水袋在棉垫外热敷。患者可每日敷1次,15天为一个疗程。关节灼热肿痛者忌用。

编辑推荐

冬病夏治的5种中医方法

饮食:教你6个防治夏季病的食疗方

中医揭秘:8种疼痛暗藏的疾病危机

 

了解更多疾病护理和健康饮食请进入>>>中医疾病频道

注!中医诊疗网中医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