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癫病
癫病是由于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导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或阴阳失调,精神失常,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多喜少动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
青壮年多见,近年来少年发病者有增加趋势。
早在《内经》即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较系统的描述。如《灵枢·癫狂》有“得之忧饥”、“大怒”、“有所大喜”等记载,明确了情志因素致病。对其症状的描述说:“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为了观察病情变化,首创“治癫疾者常与之居”的护理方法,至今也有实际意义。《素问·脉解》又说:“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指出了火邪扰心和阴阳失调而发生癫病、狂病。《难经·二十难》提出了“重阴者癫”、“重阳者狂”,使癫病与狂病相鉴别,但直至金元时期,癫、狂、痫同时并称,混而不清。到了明代,王肯堂始将其详细分辨,《证治准绳·癫狂痫总论》说:“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月不愈”;“狂者病之发时猖狂刚暴,如伤寒阳明大实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痫病发则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瘛疯抽掣,目上视,或口眼喁斜,或口作六畜之声”。为后世辨证治疗提示了正确方向。《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指出“癫狂……乃气血凝滞脑气”,从而开创了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癫病及狂病的先河。
西医学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症,其临床表现与本病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心藏神,主神志,肝藏魂,主疏泄。若恼怒郁愤,则心气不平,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扰动心神而成;或肝郁不解,木气太过,克伐脾土,水渎失职,痰湿内生,或肝郁化火,则痰火逆乱,心神被扰而成;若暴怒不止,则气机痹阻。血行滞涩,日久为瘀,或瘀痰互结,瘀阻升降之机,终由阴阳失司而成。
2.痰气郁结思虑太过,所愿不遂,心脾受伤,思则气结,心气受抑,脾气不发,则痰气郁结,上扰清窍,以致蒙蔽心神,神志逆乱而成。·或思虑太过,心血内耗,脾失化源,心脾两虚,血不荣心,或药物所伤,中州受损,中阳虚衰,神明失养而成。
3.先天遗传即胎儿在母腹中有所大惊,胎气被扰,升降失司,阴阳失平,致使先天不足,脑神虚损,生后一有所触,则气机逆乱,神机错乱引发本病。
总之;本病多由七情内伤,致使气滞、痰结、血瘀或先天遗传致虚与脑神异常所致,以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机逆乱为病机关键。其病位在心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明,统领魂魄意志,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
【临床表现】
癫病以精神失常为其各证候的共有特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喃喃自喜,不知秽洁,不知羞耻为特征。发病一般较慢,部分患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常伴有失眠、纳差、便秘等症状。
【诊断】、
1.患者平素性格内向,大多数近期有情志内伤史;
2.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少动,多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3.家族中有罹患本病或类似疾病的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