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 > 正文

养肝有秘诀 脾胃先护好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脾气旺盛,邪气不侵 中医有很多肝病治疗的经验总结。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是有共通性的,那就是对脾胃的养护。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提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高明的医生见到肝病(这里的肝是中医所讲的肝脏系统,与西医的肝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就应该想到它会影响到脾胃,应该首先顾护、调理脾胃;如果脾气旺盛,不受邪气侵犯,就不用去补它。医术一般的医生见到肝的问题,不知道从调理脾胃着手,只知道治疗肝。

  即使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养肝先护脾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肝病患者,最早出现的往往足胃口变差、恶心、腹胀、厌油等胃肠道症状,而不是黄疸、肝区疼痛等肝脏“自身”的症状。由此可见,古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观点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其实,人体是一个整体,肝脏有问题,并不仅仅影响脾胃,其他脏腑也是会受到影响的。相比之下,古人似乎独独对脾胃特别重视,这和脾胃自身的功能密切相关。

  在中医看来,脾胃的功能是人体获得一切营养物质的条件,没有了营养物质,生存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治疗疾病了。所以,脾胃是人体日常生活、活动(后天)的根本。

  “实”脾,并非多滋补

  对肝病患者来说,肝细胞的再生跟身体的营养状况是密切相关的。慢性肝病患者本身消化能力就比较差,如果此时没有及时得到营养的补充,其病情的恢复就会受到限制。

  除此之外,调理脾胃对治疗肝病还有以下两点作用:①“先实未受邪之地”,也就是先稳定未被敌人攻击的后方,从而稳定自己的根基,为持久作战(治疗)打下基础;②截断病情的发展,既然疾病的传变规律是这样的,那么稳定脾胃功能就可以使疾病不再加重。

  调理脾胃不是多吃补品,多吃一些滋补的“好东西”。不然,医生也不会要求肝病患者尽量少吃油腻的东西,多吃清淡的东西。因为古人所讲的是“当先实脾”,并不是说“当先补脾”。“实”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只要是能使脾胃功能保持正常、不受邪气侵犯的措施,都可以算是“实”。

  清热、祛湿、健脾各不同

  那么,对肝病患者来说,具体又应该如何养护脾胃呢?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区别对待:

  首先是病程。中医认为,新病者多湿热。这说明,得病时间短的患者,他们一开始多数是以实证为主的,以湿热者多见。湿热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从而出现口干、口苦、口臭、恶心、腹胀、大便排出不爽等症状。他们的舌质一般偏红,苔白腻或黄厚腻。这时清热利湿就是“实脾”的方法,因此这类患者适宜用一些黄连、黄芩、车前草、鸡骨草、布渣叶、土茯苓等清热利湿的药物。当然,茵陈蒿、溪黄草、田基黄等清肝胆湿热的药物也是对症的。

  其次是体质。中医治病讲究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囚地制宜、囚人制宜。可见不同的人即使得了同样的疾病,在处理方法上也是不同的。

  比如前面所说的“新病”一般以湿热为主,但如果患者平时身体就比较虚弱,属于脾胃虚弱型的话,那他很可能就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热象,反而表现为以湿为主的情况,如头重身困、疲倦乏力、腹胀、不想吃东西等。这时,我们在治疗方面就要知道变通,不是清热为主,而是要以祛湿健脾为主。此时,常用的药物就变成薏米、藿香、茯苓、白术、苍术等。

  久病的患者,如果其身体状况之前一直比较好,突然出现胃口不好、厌油等症状,那多数是因为脾胃不能有效地运化食物,这种情况也可能与患者过早过多进补导致食滞有关。所以,这时的治疗应以消食导滞为主,用的药多是鸡内金、谷芽、麦芽、神曲等。

上一篇:阳痿
下一篇:心悸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