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妇科 > 正文

急慢性盆腔炎的症状及预防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3-2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导读:很多女性朋友问到,肚子痛是不是盆腔炎?对于这个问题,中医诊疗网中医专家首先想大家介绍下盆腔炎的症状,从而帮助女性朋友判断是否是盆腔炎。而后为大家介绍盆腔炎的预防措施,做好盆腔炎的预防工作,远离疼痛侵扰!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内脏器与组织(包括子宫、输卵管、盆腔腹膜及盆腔结缔组织)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同时发生的炎性病变。这些炎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及附件炎等。盆腔炎多因经期盆浴或不禁房事,处理分娩、流产、阴道手术时消毒不严,以及阑尾炎的蔓延等原因所造成。

编辑推荐:哪些症状需要及时看妇科?

盆腔炎的预防及特征

急慢性盆腔炎的预防及特征

急性盆腔炎的症状:主要表现是下腹痛、发烧、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盆腔炎包裹形成盆腔脓肿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等直肠症状。急性盆腔炎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主要表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底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其次是月经异常,月经不规则。病程长时部分妇女可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编辑推荐:妇科盆腔检查全过程

盆腔炎给女性朋友带来如此痛苦,要如何预防盆腔炎呢?下面为大家提供了生活中的8个盆腔炎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做好个人卫生

盆腔炎病人需做好经期、孕期、产褥期的卫生,月经期、孕早期及产褥期恶露未干净,子宫未恢复正常时,注意外阴清洁,不要同房。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到专人专盆,一般不必洗阴道内,也不必用热水、肥皂等清洗外阴。平日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床上用品应单独清洗晾晒,避免将致病菌传染他人。

2、经期保健要牢记

盆腔炎的预防,经期保健不能忽视。勤换内裤及卫生巾,避免受风寒,不吃生冷刺激性食物,不宜过度劳累。充分休息,如果此时拼命工作,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盆腔充血,抵抗力下降,诱发盆腔炎。月经期间禁止性生活、游泳、盆浴、桑那浴,因为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机而入,造成感染。

点击了解更多疾病知识,关注身体健康......

注!中医诊疗网中医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盆腔炎的特征及预防

急慢性盆腔炎的症状及预防

3、坚持使用避孕套

据调查,坚持使用避孕套的女性,盆腔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不使用避孕套的同龄女性,尤其对于性伴侣多,性关系复杂的女性而言是极为有效的方法。因此,避孕套不仅是避孕的好方式,而且也是保护女性免受盆腔炎痛苦折磨的好助手。减少人流、引产等宫腔操作的机会,以减少感染的可能。人流及引产前三天以及人流及引产后,阴道出血未干净时,切忌同房。并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有阴道炎时,应男女双方同时治疗,治愈后方可同房。

4、亲密伴侣要固定

性伴侣的增多也会给女性健康带来了新的危机,尤其在男女双方都有多个性伴侣的情况下,女性发生盆腔炎的几率要高出几十倍。因此,严肃性态度,固定性伴侣是保证健康的基本原则。

5、适当的体育锻炼

参加各种方式的体育活动,尤其是跑步、登山等耐力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机会加强锻炼,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坐公交车的提前两站下车步行到单位或家,工作间隙站起来活动一下筋骨,在家边看电视边做扭腰压腿……

编辑推荐:常见的妇科病自检方法

6、瘦身无需减营养

有些女性由于担心发胖,单纯依靠不吃饭来瘦身,使机体处于极度的虚弱状态,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就会造成抵抗力急剧下降,可能引发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染,甚至盆腔炎。正确的方法是,女性在节食的同时,不妨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既满足了人体所需,又不会增加体重。

7、妇科检查悠着做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扩大感染,引起炎症扩散。做妇科检查应到正规医院就诊。

8、清淡食物保健康

盆腔炎病人在饮食上有所禁忌,除了禁烟酒外,宜食的有:清淡易消化食品,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扁豆、马齿苋等;有活血理气功效的食品,如山楂桃仁、果丹皮、橘核、橘皮、玫瑰花、金橘等;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猪肉、鸭、鹅及鹌鹑等。忌食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撰稿人:柴静伟)

点击了解更多疾病知识,关注身体健康......

注!中医诊疗网中医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