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概述】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主要临床症状有月经失调、腹块及压迫症状、贫血等。子宫肌瘤的生长和发生与雌激素有关。中医古代文献《灵枢?水胀》)篇中所提到的“石瘕”生于胞中,伴月经失调,故石瘕相当于子宫肌瘤。
【病因病理】
1.寒凝胞宫 由于经期、产后子宫颈口略开、脏腑虚弱,寒邪乘虚直入胞宫,与血凝结于胞官而致。
2.气滞血瘀 忧郁气滞,血凝于子宫而致。
【诊断要点】
1.症状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或其他妇科手术时偶然发现。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常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大小、生长速度等有关。
主要症状:①月经失调:常见的是月经量多、经期延长;②压迫症状:大的子宫肌瘤压迫膀胱、输尿管、直肠,可引起尿频、排尿不畅、尿潴留、便秘、里急后重等;③疼痛:肌瘤本身不引起疼痛,当浆膜下肌瘤发生扭转或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引起腹痛,伴发热等;④带多;较大的肌壁间肌瘤或黏膜下肌瘤感染时,可出现黄带或赤带;⑤不孕:约有25%~30%的子宫肌瘤患者伴不孕;③贫血:多由月经过多所致。
2.妇科检查 可扪及增大而不规则的子宫肌瘤,附件都无异常。
3.B超 可测到子宫肌瘤大小、部位、形状。
4.鉴别诊断 与妊娠子宫、卵巢肿瘤、子宫肌腺瘤、盆腔炎块、双子宫等鉴别。
5.子宫肌瘤的分类 按肌瘤的生长部位可分为宫颈和宫体肌瘤,绝大多数为宫体肌瘤,宫颈肌瘤少见。子宫体肌瘤又可分为:①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占总数的60%~70%;②浆膜下肌瘤,肌瘤向浆膜面生长,突出子宫表面,约占总数的20%~30%;③黏膜下肌瘤,即肌瘤向宫腔内突出,约占总数的10%~15%。
6.肌瘤变性 生长较快、较大的子宫肌瘤,发生中央性供血不足引起变性。常见的有玻璃样变性、囊性变性、红色变性、肉瘤样变性。其中红色变性的肌瘤有剧烈腹痛,伴发热,而肉瘤样变性发生率极低(约占子宫肌瘤的5%),但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辩证分型】
1.寒凝胞宫 经行量多,挟有血块,经色黯红,下腹冷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暖。苔薄,舌淡紫,脉细涩。
2.气滞血瘀 经行量多,色紫黯,下行不畅,挟有血块,有时经血淋漓不止,下腹胀痛,拒按。苔薄,舌紫,有瘀斑或瘀点,脉弦。
【分型治疗】
1.寒凝胞宫治法:暖宫化瘀消瘤。
方药:桂校茯苓丸加减。
桂枝9克 茯苓12克 赤芍10克 桃仁9克生蒲黄10克(包煎)煅牡蛎30克(先煎)紫石英15克 乌药9克加减:便清者,去桃仁,加获术12克、炮姜6克;
经血淋漓不止者,如艾叶炭6克、仙鹤草15克;四肢不温者,加黄芪12克、仙灵脾9克。
2.气滞血瘀治法:理气活血消瘤。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熟地9克 当归9克 桃仁9克 红花6克枳壳 9克 赤芍 10克 柴胡 9克 川芎 6克,川牛膝9克 蛇舌草30克 延胡索10克加减:瘀久化热者,加丹皮9克、夏枯草9克;腹痛较剧者,加生蒲黄10克(包煎)、炙乳没(各)9克、木香9克。
【中成药】
1.桂枝茯苓胶囊 每日2次,每次4粒,吞服。
适用于寒型子宫肌瘤。
2.三七总甙片 每日2~3次,每次3片,吞服。适用于经血淋漓不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