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概述】
女子子宫下脱,甚则挺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前者为子宫脱垂,统称阴挺,又称“阴菌”、“阴脱”。因多发生于产后,故又称“产肠不收”或“子肠不收”。本病多见于经产妇、多产妇,或有便秘、慢性咳嗽史、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产后过早使用腹压增高的动作(如久蹲、搬运等),致使子宫逐渐下垂。一般Ⅰ期和Ⅱa期可以保守治疗,Ⅱb及Ⅲ期脱垂需手术治疗。
【病因病理】
本病的主要病理因气虚下陷,肾虚不固及湿热下注致胞络受损,不能提摄子宫。
1.气虚 素体气虚,产时过早迸气;或难产、产程过长,分娩时用力太过,阴道、会阴损伤;或久咳便秘,导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故子宫下脱。
2.肾虚 早婚多产,房事过频或素体肾虚,年老肾衰,子宫虚冷,胞络虚弱,无力提摄子宫所致。
3.湿热 子宫脱出于阴户之外,久而磨擦损伤,感染湿热外邪,湿热下注而致溃烂。
【诊断要点】
1.本病以妇女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作为诊断标准。
2.根据子宫脱垂程度可分为三度(见图16、17):
I度 子宫体下降,子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仍在阴道内(宫颈外口距阴道口少于4厘米)。
Ⅱ度轻(Ⅱa)子宫颈已暴露于阴道口或脱出于阴道口外,但子宫体仍在阴道口之内。
Ⅱ度重(Ⅱb)子宫颈与部分子宫体均脱出于阴道口之外。
Ⅲ度 整个子宫已脱出于阴道口外。
3.阴挺如为阴道壁膨出所致,同时还应检查膀胱和直肠膨出情况。
4.子宫脱垂还须通过妇科检查与子宫黏膜下肌瘤、阴道壁囊肿、宫颈过长及慢性子宫内翻进行鉴别。
【辩证分型】
1.气虚 子宫下脱,劳累加剧,下腹坠胀,肢软乏力,懒言少气,小溲频数。苔薄舌淡,脉虚细。
2.肾虚 生育过多,子宫下脱,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坠胀,小便频数,色清,夜间尤甚。苔薄舌淡,脉沉细无力。
3.湿热 子宫下脱Ⅱ~Ⅲ度,脱出阴道口外伴红肿糜烂,黄水淋漓,带多色黄或伴秽臭,下腹坠痛,小便黄赤,或灼痛。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分型治疗】
1.气虚治法:补中益气,升提胞宫。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12克 黄芪15克 白术芍(各)10 克升麻15克 柴胡6克 炙甘草5克 陈皮6克当归身12克 枳壳10克 桑寄生12克加减:尿频者,加金樱子10克、桑嫖蛸10克、菟丝子10克;便溏者,加炮姜6克、淮山药12克;便秘者,加火麻仁10克、瓜萎仁10克(打)。
2.肾虚治法:补肾培元,固脱提胞。
方药:验方。
菟丝子 15克 淮山药 10克 熟地 10克 杜仲12克 金樱子12克 山茱萸9克 党参12克升麻6克 枳壳9克 巴戟天10克加减:便秘者,去巴戟天加肉苁蓉10克、制首乌10克;带多色清者,加海嫖蛸15克、菟丝子10克、煅牡蛎30克;带多色黄者,加黄柏10克、椿根皮12克。
3. 湿热治法:健脾利湿,清热止带。
方药:参苍白术散合四妙九加减。
党参10克 升麻15克 苍白术(各)10 克茯苓15克 薏苡仁15克 黄柏10克 川牛膝10克 知母10克 椿根皮12克 败酱草15克 生甘草5克。
【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 每日2次,每次6~9克,吞服。适用于气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