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儿科 > 正文

孩子生病的10大异常症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10-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导读:小孩子,尤其是两岁以下的,很容易生病,然他们又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孩子表现的异常症状,判断他们是否生病,以下是10个孩子生病常见的症状,希望帮助家长们早日发现。

孩子精神不好

孩子生病的10大异常症状

1、精神不好、嗜睡少语。孩子精神不好、嗜睡少语、闷闷的,若还有发热或局部感染,尤其是新生儿本来吃奶吃得不错,突然不吃了,整天就知道睡觉,这时要考虑会不会是脐炎或败血症。这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就诊,可能致命。此外,一些病毒感染,如手足口病,也是以精神不好为重要线索。

2、不与人交流,呼之不应答。眼和眼的对视,是孩子发育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发现叫孩子的名字,他不理睬你,也不和你交流,这时要警惕孤独症。孤独症孩子的智能不一定落后,甚至完全正常,但就是交往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缺陷。

编辑推荐

准妈妈:孩子随谁怎么决定?

推荐帮孩子补钙的12种食物

导致宝宝生病的7个坏习惯

夏日常用的小儿防暑保健药

 

了解更多疾病护理和健康饮食请进入>>>中医疾病频道

注!中医诊疗网中医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孩子脸色苍白

孩子生病的10大异常症状

3、脸色苍白,皮肤出血点。皮肤出血点主要集中在牙龈和鼻子,往往被认为是营养不良或最近比较累,有些家长会就此给孩子吃一些补血食物。我一位同事的女儿,当时7岁,她感觉女儿脸色不太好,但因工作忙也未在意,只是让孩子用了一些补血药物。后来,孩子牙龈出血、乏力,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医院一查,确诊为白血病,但为时已晚。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出血倾向,千万不可耽搁,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4、颜面浮肿,小便异常。这往往与肾功能有关。家长在开始时会忽略,有时等到很明显的颜面浮肿、小便异常才会发现。

编辑推荐

准妈妈:孩子随谁怎么决定?

推荐帮孩子补钙的12种食物

导致宝宝生病的7个坏习惯

夏日常用的小儿防暑保健药

 

了解更多疾病护理和健康饮食请进入>>>中医疾病频道

注!中医诊疗网中医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孩子生病

孩子生病的10大异常症状

5、反复咳嗽或腹泻。孩子咳嗽,家长常会认为是呼吸道感染或急性咽喉炎,就自己买药给孩子吃。然而,有些孩子是过敏体质引起的咳嗽,会诱发哮喘;有的孩子是胃食道反流,胃动力发生变化,吃进去的东西反流到气管,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咳嗽。此外,还有一些小孩有慢性腹泻或大便习惯不正常,可能是食物过敏的表现。

6、阵发性哭吵。若孩子阵发性哭吵,大便带血,很可能是肠套叠,必须尽快处理。有时,也可能是奶粉过敏。

编辑推荐

准妈妈:孩子随谁怎么决定?

推荐帮孩子补钙的12种食物

导致宝宝生病的7个坏习惯

夏日常用的小儿防暑保健药

 

了解更多疾病护理和健康饮食请进入>>>中医疾病频道

注!中医诊疗网中医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孩子不爱说话

孩子生病的10大异常症状

7、到了年龄,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许多老人觉得孩子晚开口很正常。但若到了12个月,还不开口,就要到医院做评估,排除脑瘫。不会走路、走路姿势异常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小孩五六个月时,被抱到桌上,看到足尖而非足底交叉的话,也可能是脑瘫。及早发现,可通过康复训练和综合治疗,适当恢复。

8、头过大或过小。头特别小,可能提示孩子头颅发育还没有到应有的大小就关闭了,这会限制大脑发育。若发现头颅、头围过大,要警惕是否有中枢神经发育问题或存在脑积水

编辑推荐

准妈妈:孩子随谁怎么决定?

推荐帮孩子补钙的12种食物

导致宝宝生病的7个坏习惯

夏日常用的小儿防暑保健药

 

了解更多疾病护理和健康饮食请进入>>>中医疾病频道

注!中医诊疗网中医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吃奶咳嗽

孩子生病的10大异常症状

9、吃奶呛咳,唇周发绀。这是心脏疾病的预警信号。如果孩子出生后一直有喂养困难,吃奶时总是呛奶或没有办法长时间吸奶,抑或在用力哭时,嘴唇周围都发紫,就要警惕有没有先天性心脏病,及时送医院检查。

10、反复肢体抽动或愣神。这可能提示神经系统问题,如有一种阵发性的发呆,持续时间短,但反复发生。这类孩子在学习各方面没有很大的影响,但可能就是癫痫。有的孩子常眨眼、吸鼻子、做怪脸,甚至扭头颈,要怀疑多发性抽动。

编辑推荐

准妈妈:孩子随谁怎么决定?

推荐帮孩子补钙的12种食物

导致宝宝生病的7个坏习惯

夏日常用的小儿防暑保健药

 

了解更多疾病护理和健康饮食请进入>>>中医疾病频道

注!中医诊疗网中医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