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是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及微循环障碍,则是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病因
①感染性休克是在严重感染的基础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体液因子的作用与细胞功能的损害,也有微循环障碍的变化,共同形成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②低血容量性休克多由于失血、失液,使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 ③心源性休克则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失常,使心输出量急剧降低引起。 ④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抗原性物质进入体内后所产生的全身性强烈反应,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而致。 ⑤神经源性休克发生于剧烈疼痛引起血管扩张,微循环淤血,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时,因创伤时多见,故又称创伤性休克。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各类型休克临床的共同特点是: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等。
婴幼儿在感染的基础上,有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厌食、嗜睡或烦躁不安、双眼凝视、呼吸不匀、心率>160次/分,应考虑休克。
较大儿童,反复寒颤后出现高热、或肛指(趾)温差>6℃以上,精神不振,在无明显体液丢失情况下眼窝凹陷,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大汗淋漓,脉压差小,亦应考虑休克存在。
晚期病情多已发展成重型,有呼吸节律不整,皮肤粘膜发绀,四肢厥冷,周身出现花纹,脉搏细数或扪不到,血压降低或测不出,尿量减少,神志不清或惊厥,且常伴有器官功能衰竭。
监测
本着简单易行的原则,通过以下项目的监测,对估计病情、判断预后有帮助:
①体温急剧变化:T>40℃或不升,或肛指(趾)温差>6℃ ;②神志改变:淡漠、烦躁不安、半昏迷或昏迷等;③血压:脉压差<2·6kPa(20mmHg),或血压比原来下降4kPa (30mmHg),脉搏与血压关系密切,若脉搏规则有力,血压也大致正常,若脉搏细弱们不到,血压也多数降低或测不出;④尿量减少或无尿:尿量是监测循环状况的重要指标,少尿是指学龄儿童<400ml/d、学前儿童<300ml/d、婴儿<200ml/d,24小时内总尿量<30~50m1称无尿;⑤水肿,通常伴有白蛋白浓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