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方药:人参乌梅汤加减。常用药:人参、炙甘草补气扶脾,乌梅涩肠止泻,木瓜祛湿和胃,四药合用且能酸甘化阴,莲子、山药健脾止泻。久泻不止加山楂炭、诃子、赤石脂涩肠止泻;口渴引饮加石斛、玉竹、天花粉、芦根养阴生津止渴;大便热臭加黄连清解内蕴之湿热。
2.阴竭阳脱
证候: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
分析:本证多见于暴泻或久泻不止,耗伤津液,阴损及阳,气随液脱。阴伤于内,故见啼哭无泪,尿少或无;阳脱于外,则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哭声微弱,面色青灰或苍白,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为阴津耗竭、阳气欲脱之象。
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常用药:人参大补元气,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益气养阴、酸甘化阴,附子回阳固脱,龙骨、牡蛎潜阳救逆。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藿香正气胶囊每服2—3粒,1日3-4次。用于风寒泻。
2.纯阳正气丸每服2-3g,1日3-4次。用于中寒泄泻,腹冷呕吐者。
3.甘露消毒丹每服2-3g,1日3—4次。用于暑湿泄泻。
4.葛根苓连丸,每服1二2g,1日3-4次。用于湿热泻。
5.附子理中丸每服2-3g,1日3—4次。用于脾肾阳虚泻。
二、单方验方
1.苍术、山楂各等份,炒炭存性,研末。每次1—2g,1日3—4次,开水调服。有运脾止泻之功,用于湿浊泻、伤食泻。久泻脾阳伤者加等份炮姜炭粉,用于脾虚泻。
2.杏仁滑石汤杏仁、滑石、半夏各10g,黄芩、厚朴、郁金各6g,橘红4g,黄连、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用于湿热泻。
三、药物外治
1.丁香2g,吴茱萸30g,胡椒30粒,共研细末。每次1—3g,醋调成糊状,敷贴脐部,每日1次。用于风寒泻、脾虚泻。
2.鬼针草30g,加水适量。煎沸后倒入盆内,先熏后浸泡双足,每日3—5次,连用3-5日。用于小儿各种泄泻。
四、针灸疗法
1.针刺法取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下脘,伤食加刺四缝,水样便多加水分。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2次。
2.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2次。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五、推拿疗法
运脾土、推大肠、清小肠各100次,摩腹3分钟,揉天枢、揉龟尾、推七节骨各100次,捏脊3-5遍。发热加退六腑、清天河水,偏寒湿加揉外劳宫100次,偏湿热加清大肠100次,偏伤食加推板门100次,偏脾虚加揉足三里。
六、饮食疗法
1.炒山药、薏苡仁、芡实,可单用一种,也可一起用,与大米同煮成粥,每日食用。用于脾虚泻。,
2.健脾八珍糕,每次2块,开水调成糊状吃,每日1—3次。用于脾虚泻。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品,不要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