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儿科 > 正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7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概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近年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升高,因此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本病属中医“血证”范畴。

    【病因病理】
    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两者均可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肌肤,发为紫癜。小儿形体不足,气血未充,卫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入侵,热伏血分,内搏营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络伤则血溢,血不循经,渗于脉外,留于肌肤,发为紫癜。疾病反复,则可阴血受损,或心脾受损。阴血受损测生内火,阴虚火旺,血随火动,伤及血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紫癫。心脾受损,心生血,脾统血,心脾气虚,生血受碍,统血失职,血失所附,不能循于脉内,溢于脉外,发为紫癜。若病情迁延,日久渐见脾肾之阳受损,导致真气亏损,生血有碍,则紫癜也会反复发作,不易痊愈。

    【诊断要点】
    1.起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或血肿,一般不高出皮面。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较多。鼻衄、齿衄最多见,呕血、黑粪也有发生,偶有血尿。
    2.本病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年龄较小儿童,在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病程在6个月以内,预后较成人良好;慢性型多见于较大儿童,病前无明显病毒感染史,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出血症状较轻,易反复发作。
    3.化验 血小板计数减少,小于50X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相关血小板抗体(PAlgG、PAIgM)及相关血清补体(PAC3)升高。束臂试验阳性。

    【辩证分型】
    1.血热妄行症状:病前有外感风热病史。起病较急,紫癜红润鲜明,常密布成片,伴鼻衄、齿衄,可有发热,面红心烦,口渴欲饮,或尿色红,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见于急性型,风热之邪伤及营血,热毒内盛,灼伤血络,血溢脉外,故见紫癜。卫分证未罢,邪正交争,可见发热,面红。血随火升,上出清窍,则为鼻衄、齿衄。移热下焦,灼伤肾与膀胱,则有小便出血。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血热妄行之象。
    2.阴虚火旺症状:皮肤散在瘀点瘀斑,时发时止,下肢尤甚,可有鼻衄、齿衄,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不宁,口干咽燥,音质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多见于慢性型,阴虚火旺,血随火动,损伤血络,发为紫癜。虚火上扰清窍,损及粘膜血络,则可见鼻齿衄血。阴津虚亏,虚火内扰,故见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等。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数,则为阴虚火旺之象。
    3.气不摄血症状:紫癜反复出现,瘀点瘀斑色泽较淡,病程较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多见于慢性型,病程较长,心脾气虚,生血统血失职,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发为紫癜。气虚则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血虚则面色萎黄,头晕心悸。
舌淡红苔薄,脉细弱,均为气不摄血之象。
    4.脾肾阳虚症状:紫癜色暗,下肢较多,有鼻衄、齿衄,形寒肢冷,面色?s白少华,头晕神疲,纳少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常见于慢性型,日久脾肾阳虚,气血不足,统血失司,血渗于脉外,故紫癜色暗。阳虚之证测有形寒肢冷,面(白光)少华,头晕神疲。脾阳虚,运化失职,则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上一篇:暑热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