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时下,是讲究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人们说,女性的性生理反应和男性一样,大致有兴奋、高涨、高潮和结束四个阶段。
性高潮是中枢神经系统极度亢奋引发的全身反应和活动,包括全身肌肉绷紧,阴道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甚至盆腔内肌肉都会不由自主地收紧;心跳每分钟可达180次;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加20~50毫米汞柱;全身出汗等等。在获得高度快感的那一刹那,会产生犹如被抛入室中或感到腾云驾雾的狂喜,确实妙不可言。既然性生理反应男女都一样,于是有人据此认为:在性生活的整个过程中,女性总是处在“被动”是不应该的。为了让性生活达到和谐、完美,应该提倡“男女平等”。
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偏颇的形式主义,也不符合男女生殖器官的特点。所以,片面追求性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未必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其原因如下:
以男性为主的性方式,更容易调动两个人的“性”趣
众所周知,男性的肌肉坚韧结实,而其生殖器官则以坚挺进攻为特色。男性如果失去这种特色,性爱过程就无法完成。相比之下,女性的肌肉柔软,生殖器官宽松且便于容纳。从心理上讲,男性的性格比较粗犷、好胜、有进攻性;而女性则比较细腻、包容,能够逆来顺受。从这些特点出发,男性也应该处于攻势,女性则处于守势。在夫妻性生活中,男攻女守是普遍采用的性爱方式,除了受传统文化影响外,其生理和心理因素也不可忽视。
性生活的满足,在于丈夫作用的如何发挥
既然在性生活过程中,男性起着主导作用,那么,在妻子能够愉悦地接收对方并很好地配合的前提下,丈夫的作为就关系到能否让两个人都能达到性高潮这样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这个时候,丈夫性知识的多寡以及修养水平就会作用于性生活的全过程。比如,妻子的性兴奋阶段尚未到来,丈夫就应该有耐心,要懂得性爱不只是“交媾”,而是“灵与肉”的交融。开始时,丈夫可以用拥抱、接吻、抚摸、触碰以及温柔的话语激发女方的性欲、激情,而非剧烈动作来带动女性达到更高的性兴奋程度。
众所周知,男性的性行为比女性更具积极性、主动性、进攻性。不少青壮年的性生活,常有如“饿虎扑食”般威猛。但一旦达到性高潮后,则像“泄了气的皮球”,感到疲劳和困乏,很想睡觉。但女性性兴奋来得慢也走得慢,当两个人同时达到性高潮之后,妻子则需要一个较为缓慢的性兴奋消退时间,仍需要丈夫的抚爱。如果当妻子还处在兴奋之中时,丈夫连一句温存的话也没有就进入梦乡,甚至鼾声大作,妻子就会感到不满足,不仅生理上感到别扭,而且心理上也容易产生不满,日久天长很易造成妻子的性冷淡和性对抗。所以,当两个人同时达到性满足之后,不要立即入睡,而应彼此拥抱,说些甜言蜜语,这样不仅能促进夫妻间相互关爱、体贴,促进相互信赖的情趣和幸福,而且有助于身心健康,把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调节到最佳状态。
女性的积极参与,会更好地调动起男性的性兴奋
夫妻间和谐的性生活,不仅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手段,更是促进夫妻感情、营造和谐美满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夫妻双方都大有裨益。但性生活要达到默契、和谐,既要有丈夫的主动又要妻子的配合,因为性生活是夫妻两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男女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成为“房事”的主角,既有权利享受性快乐,也有义务让对方获得性欢愉。因此,女方应改变传统的“简单接受”这样一种被动思想,不应一切听命于丈夫。试想,一个完全处在被动态势下的妻子,怎么能体验到性欢悦呢?所以,最佳的态度是:在男性主动“进攻”的同时,女性应该主动配合、积极参与。
一旦有了性欲的期望,就应该主动向男方发出性信号。用直接的语言表达,固然直截了当,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妻子乐意用间接的方式发出性信号,如有意穿上薄薄的半透明的睡衣;或羞羞答答含情脉脉地半卧在床榻之上;或将屋子布置得很温馨,让灯光柔柔的、满屋香香的,不亚于当初洞房花烛夜的情景……性生活的最高层次是“灵与肉”的结合,所以,妻子的积极、愉悦的心情和主动的行动加以配合,还起着导向作用,能使男方掌握最佳的“技巧”和节律,更能丰富性生活的内容和样式。
另一方面,从女性来说,虽然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就其发挥的功能作用却又是不分主与次的。一是当男性主动却精神欠佳(性衰弱、甚至阳痿)时,女性的适时主动会诱发和调动男方的性欲,从她对丈夫的关爱、体贴中,让丈夫感到妻子的魅力,从而加深夫妻感情,容易带动两人同时达到性高潮。二是当女方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因身体不适打不起精神,可以很自然地向丈夫表明自己不能过性生活的原因,以得到对方的体谅,激发对方的疼爱之心。这样做,会对以后夫妻间的性生活更加和谐、美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来男女生理构造就不一样,进而导致了生理反应也不相同。而性爱要讲究的是和谐,以及双方之间的享受,如果还来讲什么“男女平等”,那也只是多此一举罢了。只要男女双方能在性爱中享乐,那就是所谓的平等了!
(内容整理:中医诊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