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学校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小学教师中80%是女教师;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严重缺失”,孩子教育八成是母亲负责;中国对学生传统的评价体制缺乏“性别体制”;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性别教育教材或课程……近日,众多中小学教育专家向记者反映,由于各中原因,在成都的中小学校中,有三成左右的男生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阳刚之气”,他们打扮花里胡哨,说话细生细气,动作扭扭捏捏,性格文静柔弱,心理承受脆弱……专家呼吁,中小学生的“性别教育缺失”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关注。
行为性格太象女生——“宝哥哥”被迫三次转学
今年8月,青羊实验中学校长季应朗校长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因为性格和行为“太象女生”,他要求转学到该校读书,这已经是他的第三次转学了。
季应朗校长说:“当时在我的办公室里,一看到他,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娃娃简直就是一个女的,一说话,就扭腰,扭屁股,手掌还在脸前扇一扇的,爱把头低侧在一边,感觉很娇羞的样子。虽然已经开始出现喉结,但说话一样女生女气的,就象梅兰芳那个样子。”
该男孩叫小悦,他的父亲是季应朗校长的朋友,他告诉季,在自己的家族中,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他们的孩子都是女孩子,平常照顾小悦的,主要是母亲和奶奶,一起完的也是表姐表妹,一家人也没有在意,不知不觉中小悦就养成了女孩子的一些习性,小学的时候,由于班上的同学常常嘲笑他,他坚决不愿去学校,结果转了两次学。去年考上初中,结果同学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宝哥哥”,不但男生不喜欢他,连班上的女生也不喜欢他。小悦受不了嘲笑,又不去上学,不得不进行第三次转学。家里一直为如何改变他这样的性格而苦恼。
季校长收下这个转学生的同时,给了他爸爸一个“附加条件”:每周必须抽出时间3-5次,陪小悦做跑步、游泳、登山甚至到他们自家开的酒楼洗碗等“男性”活。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该校,看到小悦和一个多月前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虽然还是有明显的女性行为习惯,但要好多了。
一个中学校长的苦恼——13岁的儿子老是“女兮兮”的
许先生(尊重本人意见用化名)是成都某中学的校长,在教育界较有名气。教了几十年书的他最近被一件事情苦恼着:13岁的儿子小帆已经上初二了,可是性格非常内向,缺乏男孩子应该具有的阳刚之气,“简直就象一个女娃娃”。
许先生的儿子小帆在成都育才学校读书,他说了一件“记忆非常深刻”的儿子“女兮兮”的事情:初一的一天下午放学后,一个学生在学校附近欺负小帆,被路过的同班同学看见,连忙跑到学校去叫许校长,许立即赶到现场。“当时我看到的情形是,那个同学骂他,推他,还动手打他,我儿子低着头,两个手抱在胸前,缩着身子,不住的往后退。”制止了他们的行为之后,许校长一直不解,虽然已经一年多时间了,和记者谈起这件事情时,他说,“令我气愤的还不是打小帆的那个同学,而是我的儿子,那个同学还没有我儿子高,也没有我儿子长得壮实,我就想不通儿子为什么那么害怕,那么没有勇气。”
许说,由于他们家族的小孩都是女孩,小帆小时侯的玩伴女的居多,生活上照顾他的也大多是妈妈和奶奶。小帆读小学的时候“就象一个女娃娃”,说话秀声秀气,动作斯斯文文,“小学6年中从来没有和同学打过一次小小的架”。有的时候有一点过失,只要家里人稍微说重了一点,他就会哭得很伤心。依赖性也很强,虽然已经读初二了,就连去书店买一本书,也必须在父母的陪同下才敢去。自从上初中起,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夫妻俩人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试图改变他的女性化个性,但收效不大。
记者在不经意中观察小帆,他个子已经1.65米以上,长得比较“苗条”,五官很秀气,可以坐上半个小时一动不动。许校长说,明年初一新生有军训的话,还准备让小帆再参加一次军训。
哭着不愿离开妈妈——小学一年级学生上学,校门口哭了一个月
在成都泡桐树小学北区,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校门口都会上演这样一出“戏”: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生,他妈妈送他上学,到校门口的时候,他 就会紧紧地报住妈妈的腰,不愿意离开。这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昨天早上上课之前,记者来到该校门口,8点半左右,这对母子出现在校门口。妈妈年轻漂亮,儿子也长得比较壮实,个子已经在1.4米以上,在该班是高个子的几位学生了。“爸爸再见”,“妈妈再见”……当其他学生都蹦蹦跳跳的跑进学校时,这位学生却紧紧地抱着妈妈的腰,将头靠在妈妈身上,不愿意离开。妈妈蹲下身劝说了好一阵也不起作用,最后只能采用开学一个多月来的“惯用手法”,由保安将该学生强行抱去教室。“我不去,我不离开妈妈!我不离开妈妈!”孩子的哭声从一楼一直响到二楼的教室中。正在做早操的几十位老师已经见惯见惯不惊了。
该校副校长刘卫文说,从9月1日开学到现在,这个孩子都一直是这样,学校和老师也比较头疼。这主要是家庭教育“没有放开”,孩子性格太象女孩子了,依赖性很强,缺少同龄男孩的顽皮,勇敢。为此学校曾经和家长作过多次交流,明确提出过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女性化。
刘副校长还提到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学校每一年的小学一年级开学时,都会有学生哭着不愿离开妈妈的事情,数年以前多半是女生,但“这几年基本上都是男同学,女同学哭闹的反而少了。”
教育界人士的忧虑——男孩不够“男”的不下三成
“你只要到中小学校去看看,就能看到很多‘男孩不够男’这样的现象,我看男同学有不同程度的女性化倾向的,至少要占三成,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成都实验小学、泡桐树小学、17中、成都育才(东区)中学、成都外国语学校、实验外国语学校等10多所学校的有关人士和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时,都说过类似的话。
成都17中校长曾成彬作过西北中学等的德育副校长,对此印象很深,他说,男孩子女性化的现象在成都的中小学中越来越普遍,比例在逐年增大,初中、高中要比小学严重。“这是明显的性别教育缺失造成的,到目前,除了简单的身理卫生等之外,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性别教育课。可惜也可怕的是,目前学校、教育界,特别是很多家庭,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