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但男性精子数量下降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比如会影响到优生优育。优生优育遵循“矮中取长,长中取特长”的原则,精子数量下降会减少怀孕的可能,而精子质量普遍降低则会使优秀精子的比例也相对下降。此外,精子发育不良更是会影响人口质量,胎儿的畸形、死胎、早产、死产及出生后缺陷、弱智等多种问题都可能与精子有关。
曹兴午教授告诉记者,他从1990年开始关注男性精子数量。15年后,也就是2006年,发现男性精子数量平均下降了22%。这个数字让他非常吃惊,也因此发出了“50年后人类将会断子绝孙”的论断。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刘达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更是借用国外健康学家的观点大声疾呼:“别让男人成为濒危动物”。
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第七次中医男科、第四次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交流会上,一组数据让人震惊:根据计生网络对广东1.9万个新婚家庭的调查,14.7%面临不育难题,这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全国数据10%相比,发病率高出47%。
“别让男人成为濒危动物”
“虽说这些数据可能来源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标准,得出的结论有些骇人听闻,但全球男性精子质量下降是个确认无疑的事实。”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宏军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每100对夫妻中只有5—8对存在生育问题,而这个数字近几年已经增加到了10对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丈夫的精子出现问题。“全国各地治疗不育的诊所都在增加,就诊的人数也在增加,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精子问题正在趋于严重。”
我国学者的研究和这些结果惊人地相似。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对1981年到1996年间39个市县共11726人的精子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男性的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降幅达40%以上。
近年来,欧美国家对于精子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差不多每隔几天就会有最新的研究报告出炉,让人们觉得生活中处处都可能存在着影响精子质量的因素。最近比较“热”的课题是年龄和体重对精液质量的影响——男性35岁起精子质量开始恶化,肥胖男子出现精子量过低的危险比正常人高60%,精子异常几率高40%。
丹麦学者尼尔斯·莎巴克分析了1938—1990年全球21个国家近1.5万人的精液质量报告后发现,男性精子数目在50年中降低了40%以上。其中,精液量减少了20%,精子密度则从1940年的每毫升1.13亿减少到1990年的6600万。2003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环境对生殖影响的国际研讨会”上,科学家们再次郑重发出警告:全球人类精子质量正在不断下降——每毫升精液的精子密度由1.13亿个下降到0.5亿个,下降了62%。
精子质量逐年下降
人类精子库本来就是不育患者的最后一线希望,如今它也出现了问题,难道人类真会因此而消亡?
曹教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近来,国内精子库精源短缺的消息也频频见诸报端,原因之一就是捐精者的精子质量不合格。有报道称,上海志愿捐精者的合格率不超过21%,河南精子库的捐献合格率在22%左右,而北京精子库的统计数字则显示,初步筛选能够提取样本的人数不到一半,最后能成为合格供精志愿者的只有15%左右。“现在男性精子质量下降非常严重,可是人们对此却毫不重视。”
“如果再这样下去,50年后人类就要断子绝孙了!”7月22日,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男科主任医师、从事了15年精子质量研究的曹兴午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忧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