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关于孩子的性别教育,对于家长们来说,似乎再简单不过: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没有什么教导可言。
但是,专家指出,对孩子正确的性别认同教育是必要的,这非但关系到他(她)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心理发展。性别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
性别教育第一步———性别认同
通过父母认识自己
儿童是通过父母来正确识别自己的性别的。家庭中,如果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典型的男性信息和女性信息,男孩就会很自然地接受父亲的影响而认同于父亲,女孩则会很自然地认同于母亲。
所以我们会看到,小男孩天生就欣赏父亲那强有力的臂膀,喜欢被他高高抛起,还有那洪钟般的嗓音;而小女孩则更爱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依偎,喜欢她亲切的微笑和模仿母亲的行为,这都是正常地认同性别偶像的过程。
因此,父母是孩子性别的启蒙老师。父母双方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自已的性别角色,双亲任何的性别角色不规范,都会影响孩子性别偶像的确立,扰乱他(她)的性别认同。
现代一些家庭中“阴盛阳衰”的双亲搭配,父亲懦弱,母亲具有男性化特点,很容易导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倾向。
给孩子的性别认同教育
首先,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完美的双性别环境和双性别影响力。父母双方绝不能在孩子面前进行性别角色优劣的较量,更不要寄希望于自己能完全替代对方给孩子性别影响和教育。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双方要互相支持,展现自已的性别优势,充分展现两性的互补作用。
再次,注重父亲的角色。在幼儿性别教育的问题上,令教育者们比较担忧的是小男孩的女性化倾向。有小男生的家庭,母亲要竭力支持、鼓励男性化气质不够的丈夫,让他尽力为孩子做好男性榜样。
影响孩子认同偶像的不良因素
1、“阴盛阳衰”型家庭。父亲懦弱,母亲具有男性性格特质。
2、亲子关系不良,双亲为孩子提供的双性别影响力不一致。例如,男孩受父亲长期冷落,与母亲的共生关系牢固,受到母亲的溺爱和保护;或者女孩受到母亲的歧视,而与父亲的关系过于密切。
3、孩子的性别与父母的期望相反,对孩子实行相反性别抚养和反性别角色教育和要求。
4、父母强烈要求异性孩子学习自己的行为。
5、父母长期分离,单亲家庭。
6、父母亲关系不和,孩子处于恐惧焦虑和无所适从状态,无法确定认同偶像。
“双性化”教育———在同性中更具优势
40%%的人心理气质是双性
人具有丰富的个性品质,两性之间的差异并非绝对。美国心理学家曾对百名成年男女做过调查,发现近40%%的人心理气质是双性,纯男性或纯女性的不到1/3。这项试验说明了:两性生来就具有双性化的基因,即两性都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一面。
调查还发现,双性化的男女在智力、社会适应力、情绪情感调控以及反应力和压力化解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最优;而那些过于刚猛、粗犷而缺少柔韧、平和、细腻气质的男性和过于柔弱、依赖、自我封闭、自卑自贱的女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常处于劣势。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但凡成功的女性往往具有竞争意识和自信、果断勇敢的男性性格特征;而身边优秀的男性,更多的是具有女性的敏感、稳重、仔细、关心他人的气质。
给学龄前父母的建议
“双性化”教育是美国目前正在流行的儿童性别教育新思路。教育学者们认为,传统“单性化”家庭教育出来的男孩、女孩的智商、情商发展较为片面,在学习上有严重的偏科现象,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也难以自如地应付周遭环境变化。
与之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以及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等科的成绩均较好,而且社会交往能力很强,容易被老师和同伴接受和喜爱。
为此,教育专家们给学龄前父母提出了如下建议:
1、鼓励儿童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伙伴学习,克服自身性格“缺陷”。
2、引导孩子与异性同伴交友,通过自然的接触学习对方身上的性格优点。
3、在性别教育中,父母不要对幼儿过于苛刻和严格的性别定型。
4、双性教育切忌过头,走极端,这样容易导致孩子性别认同不清。
帮宝宝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幼儿的性别认同和“双性化”教育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的是:
1、孩子的“双性化”教育建立在性别认同之上。应在孩子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上认同了自己的性别后,父母再对之进行“双性别”教育。
2、孩子的性别认同是他(她)在与异性的不断比较中,逐步发育并成熟起来的。以父母双性别为主体的家庭性别环境,与以父母关系和父母角色影响为主体的家庭性别影响力,是影响孩子性别认识的最重要因素。
3、父母双亲在给予孩子正确性别认同教育时要注意不能太“刻板”。比如,要求小男孩要有男子气、小女孩要文静等传统观念,父母可在教育中根据孩子的个性重新要求。
性别角色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父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孩子确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兼有双性的优质特征,他(她)在未来才能表现出更灵活的适应性和创造力。
(实习编辑:游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