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产科疾病 > 妊娠期 > 妊娠中期 > 正文

准妈妈如何防炎抗炎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1-0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口腔炎症

  女性怀孕后,体内孕激素增加,可使孕妇牙龈红肿,易发生牙龈炎,有的还会加重演变为牙周炎,表现为牙龈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牙齿松动等。而由于妊娠反应、身体不适等原因,孕妇一刷牙就会恶心,很容易停止或减少刷牙,加上偏食酸性食物,牙齿会逐渐脱钙,并形成龋齿。

  应对措施:养成漱口的习惯

  每次饭后,选用漱口水或淡盐水漱口,以去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选择正确的刷牙方式

  每天至少早晚刷两次牙,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餐后刷牙。

  选择保健牙刷:选择刷毛柔软而有弹性的细丝软毛牙刷,减少对牙龈的刺激,防止刷牙时牙龈出血,并能起到按摩牙龈的作用。少数需要保胎的孕妇可选电动牙刷,以减少孕妇活动。

  选用合适的牙膏:可选用含有预防牙龈充血和炎症药物的牙膏,少用含抗生素或化学制剂的牙膏。

  饮食要注意

  不要偏食,甜食最好在正餐后吃。少吃或不吃黏性大、甜度高的食品。吃完甜食要刷牙,以减少甜食在牙齿表面停留的时间。

  另外,妊娠期间最好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或不吃零食,两餐之间可加餐,睡觉前、刷牙后不要再进食或喝甜饮料。

  食管炎

  妊娠期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贲门(胃与食管连接处)松弛,胃内酸性内容物返流至食管下部,刺激食管壁黏膜,引起返流性食管炎,出现“烧心”感。

  应对措施:良好的生活细节

  衣着上,不宜紧身裹腹,而应选用柔软宽松的衣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定期排便的习惯。睡觉时,可在身下垫一柔软丝棉被之类的软物,抬高上身,可有效地减少食管返流。但不宜垫高枕头,因为高枕头无法抬高整个上身,反而可使食管与胃之间构成夹角,影响食物顺流入胃,加剧“烧心”感。

  合理饮食

  孕期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量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容易出现上腹部饱满感,孕妇进食勿过饱,以免使胃内压升高。特别是晚餐,更忌过饱和过晚,尽量少吃肥腻,不吃酸性、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冷、过热饮食,多选择清淡食物,或少食多餐。

  有些孕妇口味加重,喜欢酸『生、辛辣刺激性饮食,刺激食管黏膜;肥腻饮食、巧克力、浓茶、咖啡等,都可以诱发食管炎,或使食管返流症状加重,应尽量少吃。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如果食管返流严重,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碱性药物,如氢氧化铝凝胶、乐得胃或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硫糖铝、迪乐冲剂等。

[NextPage]

 

  胆囊炎

  妊娠是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重要诱因。妊娠期胆囊炎或胆结石发作,异常疼痛,严重影响孕妇身心健康,并波及胎儿。

  应对措施:饮食控制

  如果妊娠期合并胆囊炎,应控制饮食,必要时需禁食,忌吃油腻食物,多吃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

  抗感染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胎儿无害的广谱抗生素,如氧苄青霉素。如发生胆绞痛可用解痉挛镇痛药。

  孕期一般不宜手术治疗,除非出现病情长期不能减轻,反复出现腹痛,有胆囊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的情况,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尿路感染

  孕妇患尿路感染也比较常见,不仅会损害孕妇健康;而且,由于孕妇高热及不恰当地使用某些药物,易损害胎儿,引起流产早产,影响胎儿神经管发育。

  应对措施:讲卫生

  孕期要避免劳累、睡眠不足、精神压抑等不利因素,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养成便后由前往后擦的习惯,避免将肛门附近的污物带入前阴,并坚持每日清洗一次外阴。此外,孕妇应避免憋尿。

  多喝水

  因为孕期的生理变化,易使尿液流动不畅。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从而增加尿流量,“冲洗”尿道,使细菌不容易滞留在泌尿道内。

  注意睡眠姿势

  妊娠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在仰卧位时压迫双侧输尿管,使尿液停留而易于感染。取侧卧位,特别是左侧卧位,可解除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不仅利于尿液通畅、预防尿路感染,而且能增加胎儿血液供应量。

  节制性生活

  怀孕初3个月期间和预产期前1个月不宜有性生活。前者易引起流产,而后者易诱发胎膜早破和早产。妊娠其他阶段也要大大减少性生活的次数。性交容易将原来潜伏在尿道内或尿道外口的细菌挤入膀胱而发生膀胱炎,特别是原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妈妈。孕期最好避免性生活。

[NextPage]

 

  及时就医

  孕妇如发生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切勿拖延以待自愈。或者自己给自己看病,擅自对症下药,以图省事。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选择对胎儿无害的抗生素。首先考虑使用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