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妇科疾病 > 子宫疾病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正文

子宫内膜异位b超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1-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值得注意的是,本组有人工流产史者85例,占65.9%,与王曼等报告的69.9%近似[5],因此宫腔内操作在本病的发生上应引起足够重视。我们认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诊断,尤其对发病率较高的子宫腺肌病,在认真观察声像图的同时,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分析,从而提高诊断符合率,避免误诊。

  2.2 B超误诊原因分析 本组B超误诊率为65.1%(84/129),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许多未明确的声像图特征有关。由于子宫腺肌病病理改变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在经期出血,存积在肌层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囊腔,且与肌层无清楚界限,故B超易误诊为滋养叶细胞病变及宫体肥大。当腺肌瘤形成时,局部回声强度发生改变,又易与肌瘤混淆。而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渗出的经血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多发生粘连,内为陈旧性出血,囊内面光滑或粗糙,声像图表现可多样化,与出血性黄体囊肿、囊性畸胎瘤、卵巢囊肿蒂扭转、炎性包块、陈旧性异位妊娠有类似之处,加之检查者对病史了解不够,检查经验不足,易造成误诊误判。
  本组病例中50%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被误诊为其它病变,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均为单侧及双侧囊肿,位置较固定,壁厚,回声强,边界毛糙,内为液性暗区,可有分隔光带及细小光点,为粘稠陈旧性血液所致。其中有的光点密集似实质肿块,但肿块后方有增强效应,与子宫及周围肠管关系密切,呈粘连征象。
  2.1.2 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以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如卵巢、输卵管、子宫骶骨韧带、膀胱、宫颈等部位,另外还可发生一些少见部位如胸腔、皮肤瘢痕等处,其中尤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最多见。腹腔镜显示76%~90%的病例都有经血逆流[2],说明经血逆流、宫腔操作、内膜种植及体腔上皮化生等为发病因素。位于卵巢内的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含褐色糊状液体,常被称为巧克力囊肿,文献报道其占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55%~80%[4]。本组例数则较少,占17%。
  子宫腺肌病主要应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①无变性的子宫肌瘤:声像图有等回声、强回声及弱回声三种类型,前两种回声均比腺肌瘤强,且内部结构紧密、紊乱、粗大,可似“葱皮样”、“漩涡样”改变,边界清楚,部分伴后方回声衰减。②有变性的子宫肌瘤:主要应与有玻璃样变和囊性变的肌瘤相鉴别,其中心出现低回声及无回声区,但周围边界清楚。③滋养叶细胞病变:主要与恶性葡萄胎和绒癌鉴别,多有过葡萄胎、流产、分娩史及阴道不规则流血,妊娠反应严重,血、尿hCG异常等。声像图表现可有宫壁内弥漫性或灶性的细小暗区及海绵状回声,但动态观察变化较大;附件区可有黄素化囊肿。
  2.1 子宫内膜异位b超声像图特点2.1.1 子宫腺肌病为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壁内,本组占81.4%,多为分娩、宫腔手术时造成子宫内膜和浅肌层损伤,基底层内膜侵入肌壁而致。声像图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长、宽、厚三径相加大于20 cm,可超过正常子宫2倍,呈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增大,以前、后径增大为明显,宫壁光点回声不均、粗糙,呈点片状强回声与“针眼”状、“筛孔状”细小液区相间分布,病变边界不清,以后壁多见。部分病变区后方有轻度增强区,但无回声衰减。宫腔线可居中或轻度移位。有腺肌瘤形成时,宫壁局部不规则增大,显示类似肌瘤的结节;部分病例似可见到不完整的无回声晕,但无包膜回声,边界欠清楚,结节直径一般<3 cm,本组最大1例结节直径为7.2 cm×6.8 cm×6.5 cm。
  2 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就病理组织学而论,是一种具有不同程度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的良性病变。但这种形态上完全良性的内膜组织却能像恶性肿瘤一样播散、种植、转移[1],它可发生于生育期妇女的任何年龄,多见于中年女性。孙氏等指出尸检中腺肌病的发生率高达50%~60%,临床术前正确诊断率2.6%~22.2%,国内最高达36.8%[2]。有报道妇科手术标本病理检查中约有8%~30%病人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1]。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确诊需要特殊检查,包括腹腔镜、血浆蛋白测定、磁共振成像(MRI)[3]。B超检查对该病误诊率较高,本组误诊率为65.1%,文献报道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只有11%[3]。
  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并出血(即卵巢巧克力囊肿)22例,子宫内膜异位b超诊断符合10例,符合率45.4%;另12例误诊为卵巢囊肿9例,囊性畸胎瘤2例,异位妊娠1例。手术时见肿块直径最大25 cm,最小4 cm,与子宫及周围组织粘连,剥离时易破碎,流出粘稠咖啡样液体,最多者达800 ml。另2例异位内膜分别位于子宫直肠陷窝及膀胱,B超均误诊为恶性肿瘤。
  1.2 子宫内膜异位b超诊断结果 腺肌病105例,其中合并子宫肌瘤36例,合并子宫内膜癌2例。B超诊断为腺肌瘤35例,符合率33.3%;其余诊断为子宫肌瘤57例,子宫内膜癌2例,宫体肥大10例,滋养叶细胞病变1例。手术时见子宫体积均增大,孕40~80天大小,表面不平,质硬,少数与周围组织粘连。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16~56岁,平均43岁。临床症状有继发性痛经,并进行性加重,经前及经期下腹胀痛、腰痛、肛门下坠。大多数病例经血量增多,少数有下腹部包块或周期性血尿。有人工流产史者85例,其中2次以上44例,引产史者6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分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即腺肌病)及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声像图缺乏典型特征,尤其是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相近似,极易误诊。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我们对1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前B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