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妇科疾病 > 子宫疾病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正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BL:膀胱 CY:卵巢内膜样囊肿 UT:子宫残端图2 卵巢内膜样囊肿略3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讨论手术对根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促进生育功能疗效较好,仍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措施。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的轻重及是否有生育要求可施行保守性手术,半保守性手术及根治性手术 [2] 。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的理论,切除子宫提示去除了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的来源,可减少复发,但手术切除病灶的同时亦可造成子宫内膜的重新种植,引起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3] 。因此部分病人在手术后会复发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再次出现卵巢囊肿,子宫残端腺肌症等,而出现与手术前相似的临床症状,如周期性下腹部疼痛、慢性盆腔疼痛、周期性尿频尿急尿痛等。此时超声探查如发现患者有卵巢囊肿,子宫残端腺肌症,则患者的疼痛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引起,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组34例患者经临床内科及中药灌肠治疗,19例疼痛减轻,4例疼痛基本消失,11例疗效不满意;29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行超声复查,囊肿较前减少16例,囊肿消失7例,6例大小无明显变化。因此实时超声探查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了解盆腔组织器官变化的重要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无损伤,可靠性强,可及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

  2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 结果34例中,复发卵巢内膜样囊肿25例,双侧11例,单侧BL:膀胱 UT:子宫残端 ↓:囊性低回声反射图1 残端子宫腺肌症宫内见多发、散在囊性低回声反射14例,其中向膀胱浸润4例;复发子宫残端腺肌症9例。声像图表现为:(1)子宫残端腺肌症:子宫残端增大,最大4.9cm×4.1cm×3.3cm,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光点分布不均匀,可见有多发,散在的小囊性低回声反射(图1),直径0.4~1.0cm,疼痛缓解后子宫残端体积减小。(2)卵巢内膜样囊肿:在子宫残端上方可见囊性肿块,边界欠清晰,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厚0.3~0.5cm,囊内为液性暗区及稀疏的弱光点及光带(图2);向膀胱浸润者见与膀胱紧贴的囊性光团,并向膀胱内突起,该处膀胱壁显示不清(图3),疼痛缓解后该囊肿明显减小或消失。
  1.2 检查方法 仪器使用ALOKA SSD-63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位,适度充盈膀胱,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方做多切面扫查,显示子宫残端及周邻组织声像图,仔细观察子宫残端及双侧附件区回声,发现异常进行测量并摄片记录。
  1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34例均为我院1999年1月~2002年6月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半保守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31~43岁,平均37岁。术前均经超声及临床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内膜样囊肿)及/或子宫腺肌症,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术前主要症状为痛经、月经过多等,术后主要症状为周期性下腹部疼痛21例,慢性盆腔疼痛9例,周期性尿频、尿急、尿痛4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少数患者在术后仍有复发 [1] ,本文对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半保守手术(卵巢囊肿摘除+子宫次全切术)治疗后,6个月~2年因下腹部疼痛而复诊者进行超声探查,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后的探查价值。方法 对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半保守手术治疗后,因下腹部疼痛而复诊者进行超声探查。结果 34例中,复发卵巢内膜样囊肿25例(其中伴膀胱浸润4例),子宫残端腺肌症9例。结论 超声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了解盆腔组织器官变化的重要方法。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