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洋兰根、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
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后有轻微腹痛、下坠等不适是正常现象。但若这种不适明显加重 ,影响到工作及生活 ,需要治疗时 ,则称为痛经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于初潮后即开始 ,多为功能性 ,以未婚未育年轻女性多见。疼痛多在行经数小时后发生 ,或在经前 1~ 2天开始 ,经期加重。疼痛可表现为腹绞痛、胀痛、坠痛 ,疼痛剧烈时可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 ,甚至出现虚脱等现象。
原发性痛经一般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 :①内分泌因素 :排卵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 ,分泌期子宫内膜能合成和释放较多的前列腺素 ,而前列腺素可促进平滑肌收缩和痉挛 ,以致子宫缺血而引起痛经。原发性痛经绝大多数均在有排卵的月经期发生。②子宫因素 :子宫发育不良可因子宫收缩力差或不协调而引起痛经 ,子宫畸形、子宫过度倾屈、子宫颈口狭窄梗阻均可使经血血流不畅 ,造成经血潴留 ,从而刺激子宫收缩 ,引起痛经。③少数人由于精神紧张 ,对月经生理认识不足 ,会产生恐惧性疼痛。痛经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个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有关。
原发性痛经中 ,精神因素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青春期少女由于生殖器官发育尚不成熟 ,精神情绪不够稳定 ,对月经缺乏正确的认识 ,最容易出现痛经。因此家长要教育她们正确认识有关月经的生理卫生知识 ,认识到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经期时要注意保持情绪舒畅、乐观 ,消除对月经的恐惧或紧张心理 ,以免因气滞血瘀而加重痛经的症状。行经期应注意经期卫生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忌食生冷食物 ,并注意腹部保暖。冷天外出时要注意加衣服 ,以防寒冷刺激,同时应注意避免冷水洗浴 ,或在冷水中工作。已婚妇女在经期应绝对禁止房事 ,以免细菌侵入阴道引起感染而加重痛经。
青少年平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增强体质。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便秘等全身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多食高蛋白食物 ,如鱼、肉、奶、蛋等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