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剧烈疼痛、腰酸。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它是妇女的常见病。痛经会给女性带来许多烦恼,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一、痛经的原因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升高,前列腺素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
(8)子宫的过度收缩。
(9)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10)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易引起痛经。
(11)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等造成痛经。
(12)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
二、痛经的分类
1、中医痛经诊断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导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三、痛经的症状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
1、未婚女青年及少女痛经的症为: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
2、广大已婚女性痛经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
四、痛经的治疗
1、一般处理
及时治疗全身慢性疾病。发育不良、体质虚弱者应设法纠正。开始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防止受寒,注意经期卫生。
2、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为减少前列腺素的释放,可于经前3~5天口服,可能有显效。
3、针灸治疗
痛经发作时,针(或灸)主穴:气海、合谷、三阴交;配穴:关元、子宫、足三里。先针主穴,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疼痛不止加配穴或灸气海、关元。
4、性激素治疗
抑制排卵:由于痛经主要发生在有排卵周期,可试服避孕药Ⅰ或Ⅱ号,以抑制排卵,用法同避孕方法,可能减轻症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年较长者均可使用。
雌激素:常用于子宫发育欠佳者。此法能抑制排卵,亦能促使子宫发育,但应随访。